继8月15日杭州开始正式施行生活垃圾管理新规后,浙江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也于近日公布,并将于11月1日正式实施。这意味着,垃圾分类的全省“硬约束”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杭州垃圾分类“全城行动”几天来,故事还真不少。在一些率先实现“定时定点”垃圾投放的小区,弄错种类者有之,拎错垃圾袋分类颜色者有之,还有的,看似做足功课,走到楼下,照样望桶兴叹,不知往哪投。下城区吴牙新村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奶奶为此甚至寝食难安,急得打电话向媒体求助。事实上,这样的情景,在上海实行之初也发生不少。“你是什么垃圾”,一度成为大上海广为流传的善意笑谈。 垃圾分类难不难?说难也难,难也不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垃圾分类杭州“四分法”,简单明了。记住这四样,就抓住了一个总纲,纲举而目张,难题自然迎刃而解。当然了,再往下细分,光是这两个月市城管局梳理出来的日常生活垃圾,就多达上万种。巨细靡遗,都去记住,现实中不可能,也没必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以此形容读书为人,也应成为推行垃圾分类的“辩证法”。不记不用,肯定不对。光记不用,恐也不行,这样一来就成了纸上谈兵,即使一时记住,怕是忘得也快。多跑几趟,用点时间,悉心分类,哪怕错上一两回,记忆就深刻了。熟记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硬约束”则是为了促进更加自觉。垃圾分类是百姓身边的关键小事,干好这关键小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关键”。 千难万难,躬而行之则不难。像7月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首月,湿垃圾日均清运量为0.82万吨,比上月增加15%;干垃圾日均清运量约1.7万吨,相较6月份下降11.7%;可回收物日均清运量则增加10%至4400吨。杭州过去在“礼让斑马线”、治理酒驾等各项工作上,都走到了全国前列。这一次,新版垃圾分类标准出台,杭州更是立下“军令状”,到2020年6月底前,实现分类知晓度100%,参与度达到70%,杭州模式全区域覆盖。底气何来,当然还是“决心”二字。 这就需要我们把工作做得细点,再细点。尤其在宣传推广时,要更加注重创新方法和手段。像垃圾分类趣味游戏、“小猪佩奇”分类法、“识垃圾”小程序等,既科普,又接地气,极大地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我昨天打开浙江新闻客户端,看到已有“见圾行事”闯关升级游戏,寓教于乐,颇为新颖。而支付宝上,杭州也已上线垃圾分类指南,点开来,就能实现AR或拍照识别垃圾种类,都是不错的新媒体工具。 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大家学中做,做中学,学而时习之,利国又利民,何乐不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