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现代社会治理需要打好“全民牌”,让人民群众真正进入核心圈中来,不能总是让他们“跑龙套”。 上周,我去西湖区西溪街道采访,一说起“自管小组”,居民们几乎人人竖起大拇指。什么是“自管小组”?2018年初,西溪街道开展试点,老小区经自荐、推荐等方式,在居民中产生5人至7人的“自管小组”来管理小区事务。西溪街道辖区内的60个老小区建立了“自管小组”,截至目前,这些老小区已实现“全自管”,其中18个小区成功转型为物业小区。今年3月,省民政厅确认西溪街道为“省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深入开展城市社区精细化治理的新尝试。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让创新真见实效,关键还在于转变思路。以前党委政府大包大揽,如今要形成“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满足日益富裕起来的群众对平安和秩序的需求。西溪街道“自管小组”机制取得良好效果,首先是做好了顶层设计,设立居民自治组织,改过去“社区-居民”的单向管理为双向互动,调动了居民积极性,实现了从“要管我”到“我要管”的转变。引导居民从“政府兜底管”到“我出钱、我出力、我的家园我来管”。 人民是主体,基层是基础和重心,治理精神的培育、治理能力的锻炼、治理实践的开展、治理效能的提高都需要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中实现。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确保人民群众依法通过各种渠道、形式和方法管理公共事务,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比如,在西溪街道不少老小区,以往居民“家”的意识“淡”,有的居民没有公共意识,私自占用绿地种菜、搭建违法建筑,占用公共空间堆放个人物品,环境卫生脏乱差。实现“自管”后,老小区的保洁从“一天两扫”变成了“随时保洁”。荒废很久的花坛里,多了鲜花和多肉植物。保安主动帮助老人把油、米背到楼上,这样的暖心事随处可见。西溪街道还通过一系列举措,将社区、居民和物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治理合力,从而使老小区的品质明显提升。从过程和效果而言,这一探索可谓“小探索,大命题”。这也表明,只要引导到位,就能实现从传统管理模式向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转变。 社会治理的核心是“人”,现代社会治理需要打好“全民牌”,让人民群众真正进入核心圈中来,不能总是让他们“跑龙套”。发挥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让群众当主角,服务于人的全面成长,为了人的幸福,并通过制度设计保障完善,才能实现共治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