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各单位、各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写总结”。然而《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调研发现,个别基层单位、公职人员在起草文件、撰写材料时,竟然存在“抄袭”现象——把其他地方、其他部门的材料,“关键词”改一改、换一换就大功告成了,甚至由此还催生出网络上范文售卖、代写服务的产业链。其中有两个例子就发生在我们浙江,某县科协在制定某项实施细则时抄袭同县统计局,某县文旅公司两名副总经理写学习心得,一个自称教师,一个自称某镇党委书记。
抄袭行为,一般发生在科技、学术、文艺及创意领域,意在剽窃他人的成果为自己牟利。要说什么文字最不容易诱发抄袭,那就是个人简历与工作总结,以“工作总结”来说,各人所处的地域不一样、面对的情形不一样、处理的事务不一样,写起总结来内容绝对不一样,这就好比考试有两套卷,考生只能各做各的,如果抄,一定驴唇难对马嘴。道理是如此简单,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没法抄,为何还要抄,年年曝光依然年年层出不穷? 不能不说,一些部门、一些干部之所以要“抄”,与其说是缺少写作的能力,不如说是缺少干事的能力;与其说是缺少文德,不如说是缺少干事创业的担当。不干事、不作为,写起总结来当然也就无从下笔;心思不在工作上、学习上,心浮气躁、心有旁骛,写起心得体会来也就一个字也挤不出。即便不抄、即便“原创”又如何?没有实干,没有干货,也就只能高来高去、云山雾绕,三个字:“假、大、空。”抄袭可耻,被抄袭者也光荣不到哪,一篇可以被套在其他地区、其他部门头上的“工作总结”,放之四海而皆准,那么里面有多少结合本地实际的内容,又有多少工作上的创新与探索呢? 抄袭,抄得巧妙可以蒙混过关,甚至可以得高分;抄得匆忙,忙中出错,地名人名忘了替换,就不免沦为笑谈。如果我们批评的矛头仅仅指向抄袭,那么对个别部门与干部来说,只会督促他们今后更“认真”地抄袭。清除抄袭乱象,治标还须治本,“本”是什么?就是“让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每一篇年终总结都是一张答卷——一年来干了多少工作、办了多少事情,工作完成得好不好,事情办得漂不漂亮,人民群众都看在眼里、感受在心里,既容不得夸大其词,也容不得文过饰非。我们要考核一个部门、一个干部,“听其言”必不可少,“听民言”更是必须。“工作干得好不好,全看总结好不好”,这样荒谬的事情不能再继续下去了!言之有物才能写出好文章,担当作为才能写出好总结,请人民来当“监考人”“阅卷人”,抄袭行为才会无所遁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