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杭州市城管局启动了杭州共享单车“清废行动”;二十多天来,已清理近4万辆废旧共享单车。这其中,既有自然老化淘汰的,也有人为毁坏的,还有一部分是一些共享单车企业“出局”后遗留下来的。
废旧共享单车回收处置问题,日益引发关注。一位名叫吴国勇的摄影师,去年就曾以《无处安放》为题,拍下近三十座城市废旧单车收集“坟场”的情景,照片让人触目惊心。按照相关规范,共享单车应以三年为期强制报废;2016年11月左右,杭州街头出现了第一批共享单车,这也意味着,第一批共享单车已普遍面临大限。“铁垃圾”遗弃街头,谁来收集,如何回收处置,考验城市治理能力。 相关媒体也为此发起了讨论,读者意见以“谁家孩子谁家抱”为主,这个观点肯定没错。2016年12月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中就曾提到,要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制度内核简而述之,即生产者对其产品承担的资源环境责任,从生产环节延伸到产品设计、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废物处置等全生命周期。适用到共享单车上,就是要如何从环境和节约资源角度,以适当方式收集处理的问题。当然了,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其实还是重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比如,一开始就通过加强规范引导,纳入服务考核,建立负面清单等,后期诸多麻烦事,或许都能有效避免。 事实上,这些年共享单车从“乱”到“治”,无不说明这一点。拿杭州来说,最多时有10家单车企业涌入,投放总量高达88.27万辆,甚至一度出现小长假单车“围湖”乱象。经过“减量提质”,建立服务规范,持续源头治理,杭州现有两家在营企业,单车总量被控制在25万辆内。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一方面,事在人为,只要治理持续跟进,新业态带来的新问题都是可控的;而另一方面,新业态要有新思维,治理不能总是跟着问题跑,只有提高前瞻思维,才能把问题牢牢控制在萌芽之中,教训其实也值得吸取。 当然了,共享更要共治。建设城市文明,还需要公众积极参与。拿废旧单车清理来说,量大面广,发现不易,仅靠管理部门力量肯定远远不够。加之很多车被遗弃在大街上、小区中,甚至丢弃在河道下、花坛里,这就更增加了工作难度。而从管理部门角度来说,则须把工作做得细点再细点。比如,废旧单车被发现,如何接诉如何处置,都该有一套规范流程。反过来,如果对举报投诉反应迟钝,久而久之,恐怕也会削弱市民公众参与积极性。 回到文前。一家无法扎实扛起主体责任的企业,被市场抛弃是必定的。这些年大量共享单车企业的“出局”,已经颇能说明问题。而今,集中清理废旧单车还只是第一步,后续肯定还会涉及回收处理等问题,每一步都像一次大考,需要相关各方积极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