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一个城市首先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划的重要论述。
今年4月,杭州钱塘新区正式批复设立,要求集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合力,将新区打造成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 怀着如此远大的志向,钱塘新区的发展,理所当然地把规划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 大发展需要大战略,大战略需要大手笔。7月29日,杭州钱塘新区战略规划及综合交通规划专家研讨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把脉问诊,为新区发展建言献策,共同谋划新区未来发展方向。新区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以及省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 围绕省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第一时间启动新区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编制新区战略规划,同时委托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综合交通规划进行专题研究。规划从战略定位、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区域交通等方面着手,详细介绍了钱塘新区的现状及规划设想,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肯定。专家们对规划方案成果进行详细点评,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在核心战略上,编制单位提出:强化高质量发展,引领长三角智能制造的新引擎:双轮驱动、面向未来的创新圈;强化高水平开放,构筑“一带一路”开放服务的新高地:全球合作、多向对流的国际圈;强化高品质生活,建设杭州湾人才生活的新乐园:生态人文、活力宜居的魅力圈。 在产业发展上,编制单位提出:要双轮驱动,建设长三角智能制造与研发中心;要塑造品牌,培育五大智造集群与标杆企业;要激活创新,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要盘活存量,推动低效工业用地更新。 高起点、新梦想、新征程。钱塘新区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强烈的使命担当,为新区未来发展谋好势布好局,续写钱塘自古繁华新的篇章。 唐凯(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中国注册规划师委员会主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规划师) “新区规划非常必要且及时,要围绕省市定位和要求进行谋划新区的战略发展路径。在过程中应充分注重两片区的融合问题,充分发掘潜在价值,提出针对性对策补齐发展短板。” 顾浩(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 “第一,要跳出钱塘新区看钱塘新区,既要认清自身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又要站在整个杭州湾大湾区的高度思考战略定位;第二,围绕新区高质量发展,用体制机制的创新来获得更多政策性的服务;第三,打造自己独立的枢纽,通过合理的站点设置让碎片化的产业空间布局整体化、集约化、高效化。” 王世福(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在西湖时代到钱江时代再到杭州湾时代的发展逻辑下,钱塘新区未来在杭州的地位将不断突显。在这一认知框架下,一方面要关注新区与主城的关系问题,下沙需要进一步对接主城,做大增量,提升发展能级,带动江东片区发展。另一方面要重点关注新区与空港的关系问题,不仅是与萧山机场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与浦东空港之间的高效连通,充分链接这一核心国际门户。” 杨建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主任,杭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战略规划与综合交通规划的协同编制,有利于明确新区的发展路径和支撑体系,这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在两区整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更需要清晰认知下沙和大江东两个板块各自的优劣势,从而深度整合资源,明晰功能布局与发展模式。另外,要打响新区的生态魅力品牌,通过江滩湿地、中央趣谷的打造来提升新区的生态环境品质和人才吸引力。” 何万篷(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院创始院长) “从产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角度而言,本次规划的核心是生产力的布局问题,钱塘新区承载着补强杭州实体经济的重任,需要站在价值链重组和区域经济重构的高度,思考如何吸引创新要素和承载制造业转移。另外,要做好空间上的接力准备,通过协同联动,成为区域性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朱小康(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交通体系的发展需要从空间治理和设施整合两个方面来考虑,其中的核心问题是研究高铁枢纽的定位和功能,另外需要充分重视交通设施的区域协调,如高铁通道的线型以及空铁联运体系的打造,通过区域通道整合、城市走廊塑造和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来构建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 李晓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首都规划委员会咨询组织专家,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过去企业到了哪里,哪里就有人,今天发展逻辑演变成企业跟着人走。做好配套服务,真正用一个城区的心态建设它,才有可能把产业培育起来,才能够吸引国际尖端人才。发展阶段的变化、空间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和人的变化都在要求新区转变思路,转变发展方式。” 张京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主任,雄安新区规划专家评议组成员) “未来产业的模式将会由生产加工、订单模式转向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生产模式,因此,把杭州互联网优势和新一代的制造业结合起来是我们要做的。同时,要充分把握浙江民营企业根基深厚,但面临转型升级的问题,在规划中结合本土产业特色来明确转型升级的方向,探索钱塘新区发展模式。” 王富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政协常委,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规划师) “在新的发展环境下,钱塘新区作为杭州未来重要的实体经济发展平台,需要顺应新区发展的逻辑,注重投入产出效益,合理设置发展门槛,充分整合现有的资源条件,提升下沙的生产性服务业能级,发挥江东的土地资源优势,将钱塘新区打造成创业者的乐土。” 石崧(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规划的战略高度、框架组织和设计思路都较为清晰,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放大视野,思考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格局下,如何突显新区作为杭州东部战略地区的作用,这其中交通是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即对外要打造空铁联运、铁水联运的区域性枢纽,对内则要关注下沙、江东两片区的跨江交通”。 杨涛(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苏省设计大师) “在新的发展语境下,要充分依托高快速交通设施,通过与湾区国际空港枢纽群、铁路枢纽群的直连直通,提升新区的对外链接能力。另外,要深入研究新区的战略性港口资源,关注与洋山港、宁波港之间的联动关系,打造高效的海铁联运体系。” 金新仁(浙江省发改委地区处正处级督察专员) “钱塘新区是环杭州湾大湾区规划的重要平台,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节点。新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仅要关注技术含量,也要关注服务含量和文化含量,这是未来时、空、人协同发展的一种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