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社会宣传
 
“人才红利”的萧山启示
2019-11-08 08:33

人才生态 我们的未来

连绵不绝的“人才争夺战”,是中国发展由“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必然趋势。如何率先打赢新动能培育的人才争夺战,正成为当下城市竞争、区域竞争的新领域、新重点。

今年10月11日,萧山正式发布“人才新政25条”,其中一个目标是,未来三年,要面向全球招揽10万青年人才。这是萧山赶超跨越发展的重要底气,也是破译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密码。

一个区域如果被人才或者更多的青年人拒绝的话,它是没有希望的。杭州市委常委、萧山区委书记佟桂莉曾表达过这样一组“逻辑关系”,即人口老龄化与产业、人才之间的关系——产业年轻、人才涌入,城市也“年轻”。面向未来,萧山将通过做好四个“借”字的文章,努力打造“热带雨林”式的人才生态环境,吸引创业创新人才、吸引年轻人来萧山实现梦想。

正如佟桂莉所言:“对于看准的项目,对于渴求的人才,一定要灵活体制机制,拿出最好的资源、出台最优的政策来服务项目,服务人才。”

1 借船出海,以更大的格局招引人才

今年4月2日,萧山通过“创强大会”,向外界传递了一个发展的新信号。萧山“二次创业”的新征程,必须由“思想的大解放”来开启。对不断挑战自我、突破自我的萧山来说,当下最需要突破的,恰恰是关于人才的观念。萧山必须借船出海,以更大的格局招引人才。

作为杭州未来的城市新中心,杭州就是萧山招引人才的“大船”。此前举行的区委全会上,萧山提出全面接轨长三角、深度融入大杭州,其题旨要义相当明显,就是要进一步提升萧山在杭州发展的首位度,在更大范围内代表杭州。

新的引才格局之下,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落户萧山,它同时开启了萧山的新时代和浙大的“萧山时代”。作为杭州与浙大新一轮市校战略合作的重中之重,浙大科创中心是一个“创新特区”,将把世界顶尖学者、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凝聚在一起,打造享誉世界的顶尖科技创新中心和杰出人才基地。同时,作为萧山有史以来引进的最大科创平台,萧山将其比喻为钱江南岸的“之江实验室”。正如当时签约仪式上,省市领导都用“种下一颗创新的种子”来形容之,足见萧山作为杭州未来城市新中心的分量。

对浙大来说,这是她在杭州的“首次过江”。对余国良博士来说,他是从杭州走向世界,又从世界回到杭州。因为看中萧山在整个大杭州的潜力和未来,他将总投资20亿元的健新原力生物医药基地落地在了杭州空港。他说,“似乎看到了杭州版的’石头村’。”“石头村”是他对美国马里兰州城市Rockville的昵称,延绵50公里的270号高速公路两侧集聚了近250家美国重要的科研机构以及众多生物医药企业,Rockville也被称为270高科技走廊。

当下,沿着钱塘江南岸,从空港到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从钱江世纪城到湘湖甚至“杭州南花园”,萧山正在打造一条重要的新制造高科技走廊。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选择萧山。萧山至今已连续十年举办资智合作对接会(萧山未来论坛),共邀请2850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会,洽谈项目1565个,签约项目510个,累计签约金额达到35.9亿元。另外,今年以来成功引进院士专家等顶尖人才7名,新引育杭州市A-D类高层次人才数36名,累计征集两批次“5213”项目160个,招引落地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60个,引进外籍高端人才415名,海外硕士及以上留学归国人员突破1000人,新引进大学生41709名,其中硕士2498人、博士97人,新培养高技能人才866名。

2 借鸡孵蛋,以更好的平台集聚人才

对工业大区萧山来说,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更呼唤创新人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萧山一次座谈会上讲到,“萧山制造业的走向,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制造业的走向。”高屋建瓴的观点背后,也在提示萧山转型升级过程中存在的“科教短板”。

众所周知,人才密度是决定一个区域爆发力的当量,萧山必须快马加鞭,实施“名院名校名所”工程,引进一批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平台等重大创新载体,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来萧创业发展。就在日前举行的杭州湾生物科技谷开园仪式上,杭州湾生物科技谷诺奖工作站、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CBA)中国联络处和FDA专家协会集体落户萧山并揭牌。

事实上,最近一年多来,萧山已经走出了“平台引才”的关键一步。沿着萧山机场快速路西行,与市心北路交叉西南角的杭州湾智慧谷创业大厦已成为萧山人才的“蓄水池”,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杭州办事处、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中乌航空航天研究院等多家科研机构集中入驻。

据了解,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和萧山区政府共同打造的数字经济人才发展中心项目已正式启动,项目专注人工智能、智能驾驶、超高清视频、5G等未来产业的人才规划、人才标准制定、产业集聚等工作。

另外,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正在成为更庞大的“开放平台”。今年上半年,在院长高文院士牵头之下,智慧视频安防制造业创新中心入选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它吸引了海康威视、大华、阿里云、北京大学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等10家机构参与建设,力争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智慧视频安防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中心。目前,10家企业已入驻孵化器,智能软件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与大胜达包装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达成了5年总投资2000万元的战略合作,其中可视化管理平台产品已在工厂生产线正式上线。

还有中乌航空航天研究院,也已确定引进落地项目9个、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含已启动注册程序)5家,国际国内人才43名、进入产业化合作项目2个;与浙江大学材料学院合作成立“浙江大学——中乌航空航天研究院联合研发中心”,与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共建“联合研发基地”,与乌克兰国立基辅大学共建“基辅大学-中国科创中心”。

浙江大学在萧山也做了重量级的布局。除了市校战略合作项目浙大国际科创中心之外,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浙大睿医人工智能中心、浙大——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浙大·一知智能联合研究中心等机构都已落户萧山。据了解,浙大计算机研究院已引进、孵化18家企业,培育了王鑫睿康、慕锐科技等数字经济项目。接下来,它还将建设光通天下网络空间安全联合实验室。

3 借势破题,以更活的机制激励人才

机制活则全局活。唯有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在“人才竞赛”中占据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今年10月11日,萧山正式发布“人才新政25条”,向全球各行各业顶尖人才抛出橄榄枝,递上邀请函。

环视全国,目前,各大城市开展人才工作时,大多还是依赖行政手段,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得不够充分,企业自主招引高端人才的积极性不高。“人才工作的改革有需要,‘萧山人才新政25条’要率先破解这个难点。”萧山区委人才办副主任韩赵炎介绍说,“萧山人才新政25条”更加注重导入市场元素,加快人才工作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体转变,将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探索青年人才引进方面,萧山提出了青年人才举荐制度,经院士专家举荐具备申报市级以上领军人才的青年人才,可提前给予各级资助预支。

萧山还特别给予北大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一定自主权。比如在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浙大计算机创新技术研究院、5G研究院等单位中试点开展人才项目自主认定。

在优化人才评价机制上,萧山将人才年薪等体现市场价值的评价要素纳入人才分类认定评价体系,对年度纳税3000万元(含)以上的符合萧山重点产业导向的企业,根据纳税规模给予若干技术及管理的人才名额,可参照萧山区F类人才标准给予相应政策保障。

对直接引进国家和省、市级领军人才的企业,经认定后给予连续三年的人才年薪40%—60%补助,最高60万元/年,其中柔性引进的最高30万元/年。

人才新政之外,萧山全区“齐抓共管”的人才格局也进一步形成。比如萧山区委书记佟桂莉率先垂范,多次主持研究人才工作,亲自洽谈推进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中国(杭州)5G创新谷等重大人才项目,筹建区决策咨询委员会,构建萧山创新发展人才智库。区四套班子领导直接联系高层次人才代表,带头走访人才企业,协调推进重点人才项目。

接下来,萧山仍将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重点在创新人才评价、流动、激励机制上下功夫。

4 借梯登高,以更优的服务保障人才

人才能不能留得下、用得好,往往取决于一个地方发展“格局”的大小。对萧山来说,它将更关注创新,力求构筑一种创新生态,通过它来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破茧成蝶。

与此相呼应的是11月10日将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第三届萧山未来论坛,从第一届对于未来初心的“遇见”,到第二届对于未来憧憬的“向往”,今年主题升级为“我们的成长”,从中也能直接体会到萧山将更加关注“如何打造共融、共生的创业创新生态环境”的问题。

以更优的服务保障人才,是人才“格局”的最终落脚点。萧山将完善人才服务体系,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比如打造“线上人才之家”,按照商品住宅用地出让计划的5%落实人才专项租赁住房用地,探索利用村级留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建租赁住房试点等。特别是“金钥匙人才之家”APP上线运行以来,已注册用户1087人,注册企业197家,用户数量稳步上升。围绕人才住房、子女就学等“关键需求”,萧山今年已分三批推出人才租赁房近600套,协调人才子女就学50多件,累计发放各类人才个人补贴3157万余元。

另外,结合民情双访定向专访等活动,萧山主动上门开展服务,累计走访人才企业2184家次,协调解决人才各类问题389个

萧山这座拥有八千年跨湖桥文化的民生福地,正以浓厚的创业氛围、独一无二的创业精神领跑在全国创业创新的最前列。当越来越多的人才受湘湖美景、G20峰会、亚运会,甚至斑马线让行的感召,怀揣着梦想来到萧山,萧山正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拥抱他们,续写着开放图强、拥抱世界的新篇章。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方亮 图/萧山区人才办、人社局提供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幸福村里的“幸福经”
· 市领导接待群众来访
· 城市大脑“双月攻坚”成果发布暨下半年工作推进部署会举行
· “亲清在线”平台全功能揭开真容
· 杭州蓄力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
· 下城区助力贫困山区女性自强奋进
· 杭州市代表团赴恩施州落实扶贫协作工作
· “大下姜” 生长记
· 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 “闭关”七年,杭州南站澎湃归来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明年竣工
爱你久久共迎百年
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