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吴越文化的基因库 它揭示了钱氏家族繁盛千年的密码
“青瓷褐彩云纹油灯”。 “青瓷褐彩云纹盖罂”。 空中鸟瞰临安博物馆全貌。 博物馆外墙。 观众正在观赏馆藏的国宝级文物“青瓷褐彩云纹熏炉”。 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钟书、钱永健…… 钱氏一族有着太多太多响亮的名字。自吴越国王钱镠以来,近千年间,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群星璀璨,光近代以来就出了“1位诺奖、2位外交家、3位科学家、4位国学大师、5位全国政协副主席、18位院士”。科学界、政界、军界、商界、文艺界名人不计其数,被誉为“两浙第一世家”。 临安作为吴越国王钱镠的出生地和归息地,可谓是“钱脉”兴旺发达的始航地。近千年来,这个家族为何枝繁叶茂、人才辈出?昨天开馆的临安博物馆或将为您揭示钱氏家族繁盛千年的基因密码。 A 名家设计吴越文化新地标 临安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0500平方米,由主楼和四个展厅组成。整个建筑群宛如一条长龙,静卧在昔日钱镠荣归故里而命名的功臣山下,与千年功臣塔互为辉映。 临安博物馆由中国首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中国美院建筑设计艺术学院院长王澍领衔设计。该馆采用宋代水墨画家李唐的半边山水结构,融合了临安本地乡土砖瓦、夯土特色构建,表达了“钱氏一族在战乱中守住东南一方田园”的意境。博物馆墙体采用夯土工艺建造,屋顶和外立面大量嵌饰了从废弃古建筑上拆下来的砖头、石头和瓦片。 据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王澍对自己的作品十分严苛。在施工过程中,光外墙的几块砖石,就因为尺寸、色调或位置与设计图稍有偏差,返工重修了好几次,其工匠精神可见一斑。 当然,临安博物馆也不是一味为了追求古色古香而忽视安全,而是有着坚强的内“芯”,展馆墙体内部装嵌了坚实的钢板加固,以确保展陈文物的安全。 临安博物馆总展陈设计面积为3550平方米。博物馆展厅分为历史厅、精品厅和临时展厅三部分,共展出文物93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51件(套),二级文物53件(套),三级文物211件(套)。其中“国宝级”文物3件,占浙江全省“国宝级”文物的1/6。 临安博物馆是一个反映临安地区历史文化的地方性中型综合博物馆,兼有吴越国文化专题展示与研究中心的功能。其中历史厅为临安历史文化基本陈列展示,以吴越国国史及文化内涵为核心,前溯根脉基因,后续文脉传承,以“山高水长(史前至隋唐)、树大根深(五代吴越)、枝繁叶茂(宋元明清)”三个序列有重点地展现临安历史文化的全貌。 B 一馆三“国宝” 博物馆精品厅里陈列了从吴越国王陵及王室家族墓出土的三件“国宝级”秘色瓷和众多王室“御用”的金银宝物、玉器等,反映了吴越国作为“东南乐土”的繁荣富盛,为研究吴越国的农业、手工业、商品贸易及科技文化发展提供重要实物资料。 三件镇馆之宝——青瓷褐彩云纹熏炉、青瓷褐彩云纹盖罂、青瓷褐彩云纹油灯,于1980年在临安锦城街道西墅村钱镠之母水丘氏墓出土。1995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将三件文物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熏炉由盖、炉、座三部分组成。盖为盔形,长颈托盘承钮,盖钮被设计成含苞欲放的荷花形状,钮颈和颈底一周分别褐绘云纹和莲瓣。熏炉通体施釉,釉色青翠、滋润,器体硕大,器形规整,构思精妙,堪称唐代越窑青瓷工艺的巅峰之作。 罂由器盖和器身两部分组成。器盖呈半球形,以九瓣曲边荷叶作钮。整器高大、规整、秀美,纹饰生动,体现了唐越窑炉火纯青的烧制技艺。 油灯呈钵形,敛口,弧腹,高圈足外撇。通体施釉,呈青黄色,釉面滋润,局部有冰裂纹。釉下绘褐彩云纹,腹部饰如意云纹和莲花,腹底和圈足各饰云气纹。器形端庄,工艺精致,装饰靡丽,是唐代越窑烧造的精品。 临安博物馆馆长朱晓东介绍,三件文物之所以能享有“国宝级”的荣誉,是因为兼具了“材质之美、工艺之美、题材之美”。三件文物器体硕大,器形规整,工艺精美,构思精妙,烧制难度极大,成功率低;制作工艺规整,没有起泡、沙丁、瑕疵或变形;在烧制技艺上采用釉下施彩,工艺难度大,是晚唐越窑青瓷中的巅峰之作。 C “李唐越器天下无” 在先秦之时,江南地区就是原始青瓷的重要产地。到了唐、五代时期,以越窑为代表的窑口青瓷烧造水平最高,能烧制出质量上乘的青瓷。青瓷之中的精品,被称为“秘(读音bì,青色之意)色瓷”,专供皇室专用。考古资料显示,秘色瓷多出土于皇家、王室及高等级贵族墓葬中。目前,法门寺地宫出土14件,临安水丘氏墓出土25件,康陵出土44件。这些秘色瓷均产自宁波慈溪市的上林湖。 历史上,上林湖曾是越窑青瓷主产区之一。从唐代开始,上林湖就设立“贡窑”,专烧进贡用瓷。上林湖越窑使用匣钵装烧,改变了以往明火叠烧时窑火多变、还原气氛不稳定、落沙落灰等弊端,烧制出了“类冰似玉”“千峰翠色”的秘色瓷。这种偏绿的青色,如同在深山幽谷中,给人以满目青翠的润透清新之感,玄妙而灵动。连乾隆都感慨:“赵宋官窑晨星稀,李唐越器天下无。” D 王室宝物一室尽览 临安博物馆里还陈展了从水丘氏墓中出土的一套白瓷茶具,共三件套,包括扣银瓜棱执壶、海棠杯、云龙把杯。器物造型优美雅致,胎质细腻,器壁轻薄,釉色洁白莹润。这些瓷器都有个特点,就是在口沿、圈足、嘴、钮等处,采用金银扣的工艺对瓷器进行加工。据考证,吴越国时期的白瓷多数产自河北曲阳定窑,为什么会从千里之外来到临安?朱晓东猜测,可能是通过赏赐、馈赠或贸易等方式流入。 临安博物馆里还陈展了数百件金银器、玉器等精品文物,有食具、酒具、带具、陈设用具、首饰等。 金银器承袭了唐代的制造工艺,多采用捶揲、镂空、錾刻、焊接、鎏金、铆接等工艺打造,造型新奇华丽,工艺精湛。展品中有从水丘氏墓中出土的11件金器(均为金发钗)和38件银器,造型有海棠形、蝴蝶形、荷叶形等,纹饰有双龙、鸾鸟、飞雁、鸳鸯、游鱼、蜜蜂、花卉、童子等,做工都非常精巧,胎壁极薄,有的仅厚1毫米左右。 目前,吴越国时期出土的玉器数量不多,临安博物馆里展出了100多件玉器,存量罕见,可谓填补了隋唐至清代玉文化的空白。 这些玉器主要是发现于水丘氏墓、康陵、钱元瓘家族墓和雷峰塔遗址,这当中,康陵出土玉器最多,也最为精美。康陵玉器多为挂饰、佩饰、头饰等饰品,采用圆雕、镂空、透雕等工艺,以龙、凤、鸳鸯、蝴蝶、灵芝、牡丹等造型或纹饰,是五代制玉工艺的精品。 E 偏安一隅的“东南乐土” 作为展示吴越文化的“国史级”窗口,在临安博物馆落成之时,有必要对吴越国的历史文化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吴越国是五代十国时期东南沿海地区极为重要的地方政权,在兵荒马乱、王朝更替的岁月中,吴越国创始人钱镠“舞戈挥戟打江山,摇风撼雨写春秋”,铸就了“一剑霜寒十四州”的伟大与壮观。 吴越国疆界以今浙江省境为中心,建都杭州,最盛时辖有一军十三州八十六县,北起苏州,南抵福州。吴越国采取“善事中国·保境安民”的国策,创造了持久和平安定环境,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商品贸易极度繁荣,国力昌盛。 钱镠在位期间,积极兴修水利、治水钱塘、疏浚西湖,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当时群雄割据、烽烟四起的华夏大地上少有的一处偏安一隅的东南乐土。 吴越国国祚延绵七十二年,管辖地区包括了今天的浙江全境、江苏东南部以及福建东北部,下辖“一军十三州”。此番落成的临安博物馆里,就利用3D扫描、数字化光影技术陈展了从当年吴越国下辖各地出土的文物精品,参观者可以点击屏幕近距离欣赏这些文物。 F 优良家风育望族 钱氏家族的发展繁衍,离不开钱氏家训的代代相传。如“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等许多内容,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很强的警示意义,成为钱氏家族人才辈出、繁茂千年的长盛密码。据不完全统计,光近代以来,钱氏家族就出了“1位诺奖、2位外交家、3位科学家、4位国学大师、5位全国政协副主席、18位院士”,科学界、政界、军界、商界、文艺界名人不计其数,真无愧为“两浙第一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