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戏曲和运河的创新融合之路 大运河畔的拱墅,有梦又有戏。
昨天,“致敬70周年”第十一届浙江戏剧论坛暨首届大运河戏曲节高峰论坛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专家学者、戏曲大家、老一辈艺术家相聚在论坛,共叙戏曲和运河的故事。 作为浙江省文联“献礼祖国”系列文艺活动的序幕,本届论坛以“致敬70年”浙江戏剧的守正创新为专题,回顾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浙江戏剧的创作成就,研讨新时代浙江戏剧的创新之路,同时探索戏曲和运河融合的无限可能。 论坛邀请了大运河沿线的相关专家、学者代表,探索大运河文化与戏曲如何进一步交融,从而推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大运河沿线恰恰是中国戏曲剧种最丰富的一个地域,也是风格最丰富的地域。”中国剧协秘书长崔伟表示,大运河文化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一种社会的滋养,也是文化的滋养。 “如果说,有戏的地方就有梦,那么大运河畔的拱墅,不仅汇聚了一条中国文化南北交融的黄金水道,更是铺展了一道艺术文化的彩虹。”中国戏剧学院的博士生导师谢柏樑教授感叹,大运河沿岸各省市的艺术家聚在这里,迸发出了艺术的火花,展现出了智慧和光芒,“这样的活动非常好!” 聊到兴起之时,在场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们也忍不住登台亮嗓。来自河南的豫剧名家王红丽为大家带来一段河南的经典传统戏《抬花轿》,“看到都是八九十岁的艺术家,有的从艺已经70周年,我真的非常感动。” 据了解,本次论坛为期两天,将通过对戏剧的发展方向、戏剧人才队伍培养、戏剧保护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建言如何与传承大运河文化相结合,为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出谋划策、把脉指路。 拱墅拥有深厚的戏曲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拱宸桥边的戏园曾经名角荟萃,盖叫天、周信芳在这里崭露头角、一唱成名。近年来,越剧王子赵志刚等戏曲名人工作室相继落户;民星大舞台、荣华戏园、昆曲九剧场、昆曲国际会客厅等戏曲舞台沿河而开;芳草越剧团、大关京剧社等30余支群众性戏曲团队遍地开花……拱墅已成为运河畔重要的戏曲振兴基地,戏曲文化深入人心。 今年是大运河成功申遗5周年,为此拱墅区举办首届大运河戏曲节,在近一个月中推出“经典荟萃”大运河沿线剧种展演、“星光璀璨”戏曲名家汇演、KK直播杯“运河有你 青春有戏”大运河网红戏曲大会等,为老百姓带来一场文化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