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文化杭州
 
拱墅建设大运河文化带 彰显戏曲文化独特魅力
2019-09-24 08:52

打造惠民大戏 融入百姓生活

大运河的文脉悠远绵长,而戏曲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传承着中华民族活态的文化基因。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运河申遗成功5周年之际,拱墅区举办了首届大运河戏曲节,在一个多月里好戏连台、精彩不断,戏曲星光大道、大运河沿线剧种精品展演、网红戏曲大会等尽情展现了大运河杭州段的文化魅力,既是推动大运河文化、戏曲文化繁荣振兴的有力行动,也是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惠民工程。

首届大运河戏曲节在杭城广大市民中掀起“戏曲文化热潮”,其“融媒互动、跨屏播出、全民参与”的传播特色也获得了各方热烈反响和点赞,仅开幕式现场就有5000多名市民,50余万观众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省、市主流媒体相继聚焦报道。

戏曲节终有散场,但“戏曲运河”正在成为拱墅熠熠生辉的文化金名片。

从戏曲的传播看大运河的文化特征(节选)

拱宸书院 任轩

拱墅人爱戏是有传统的。

历史上拱墅两岸如拱宸桥、江涨桥、卖鱼桥、潮王桥边都有戏台。拱墅有戏曲演出的历史,至迟在南宋就出现。拱墅在历史上的戏曲演出,源于丰富的商帮庙赛和官方祈福活动。汤显祖《牡丹亭》的传播,也有拱墅人的一份功劳。

明代,运河上另一道亮丽的戏曲风景,当属家班沿着运河往来江南各地演出。万历三十六年(1608),时年60岁的邹迪光率家班从无锡沿运河到杭州,到北新关时,令家班在关河上高歌昆曲。到了清末,拱墅区的拱宸桥一带成为杭州戏曲演出的新中心,出现了名伶汇聚、茶园竞开的盛况。

在今天,到拱宸桥演出过的能找到名字的演员仍有50多位;而仅1908年正月至三月,可查到的在天仙茶园演出过的剧目就不下70个。京剧大师盖叫天、周信芳在这里崭露头角、一唱成名。

当代,中国戏曲走出国门到世界各地演出,并不稀奇。但早在19世纪,中外戏剧文化在拱宸桥就有过碰撞和交流。当时英国商人司点文生在拱宸桥东新开设“阳春外国茶园”,为广而告之故放映“电光影戏”,也就是露天胶片电影。这是目前可知,发生于杭州的,中外戏剧文化齐放的最早记录。

大运河,南北千里通波,丰富的水系交织逶迤,形成四通八达、通江达海的交通网络。回阅历史,大运河流过的地方,都飘荡过戏曲。大运河滋养了沿岸的一座座舞台,促进了戏曲的形成,为戏曲的广泛传播、不断发展并走向繁荣创造了优越条件。简单而言,从戏曲的传播史,可以看到大运河的两大文化特征,即共建共享、互联互通。

大运河沿线的城市中有许多已经是非常美丽的玉,如杭州、扬州、无锡、通州等,虽然行政的分割是难以打破甚至是无法打破的,但有些文化主题则存在联通各城市的可能。例如戏曲文化——在过去,戏曲沿着运河演出和传播,在未来,戏曲是否能够成为串起运河文旅的载体之一呢?不是没有可能。

大运河之于昨日中国戏曲的传播,就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之于今日的沿线城市。

因此,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在我的理解中,就是要努力地、持续地将人们团结起来——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就是开放的姿态和团结的行动之象征。

“戏曲进校园”推动拱墅戏曲活态化传承(节选)

浙江昆剧团演员、杭州锦绣育才中学昆曲社团负责人 耿绿洁

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戏曲的活态化传承。浙昆与院校合作设立“昆曲实验基地”,以美启真。2017年起,我们在杭州京都小学、杭州锦绣育才中学、杭州育才小学等都设立了昆曲实验基地,不断加大“戏曲进校园”创新力度,提高中小学生的艺术认知水平。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基本素质,对其进行不同的教学方式及授课内容。例如在杭州锦绣育才中学,面向初一、初二学生,设立了花旦班和武生班,我们不刻意规定班级人员的性别,只要有兴趣,男生可以唱花旦,女生也可以学武生。

教学内容上分初级、中级,初级班包括学唱同场曲、走台步、跑圆场、简单的身段组合等基本功训练,中级班教授经典剧目片段,如《牡丹亭·游园》《林冲夜奔》。两年的社团培训后会做一个汇报演出,浙昆专业的乐队、化妆、服装老师来配合,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独立上台,像专业的昆曲演员一样完成一小段昆曲剧目的表演,并颁发结业证书,让孩子们在昆曲社团的学习有一个完美的句号。

经过4个学期的教学与努力,我们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2018年7月,杭州锦绣育才中学昆曲社团编排并出演的《戏育国风》节目获得第三届浙江省少儿戏曲“银桂奖”;第二十二届少儿戏曲小梅花集体节目荟萃中,获得“联唱类最佳集体节目”。这既是浙江昆剧团与杭州锦绣育才中学合作设立昆曲实验基地的一大成就,也是“戏曲进校园”的成果,实现了拱墅区中学生戏曲类小梅花奖零的突破。

另外,浙昆开办了“跟我学”公益培训班,已经开设四期13个班,结业人数400余人。开办全国昆曲首档面向社会大众展示现场教学的戏曲类推广性节目《幽兰讲堂——昆曲来了》公益节目,邀请全国知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以讲带演”,得到各界专家学者一致好评,实现戏曲传承与传播共繁荣。

用现代技术弘扬传统戏曲文化(节选)

九剧院创始人 吴佳

我自幼学习昆曲,与戏曲有着很深厚的渊源,昆曲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戏曲之一,有“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地位。传承昆曲艺术,弘扬戏曲文化,便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理想和目标。九剧院就是在这样的理想信念下催化而生。

戏曲是需要慢慢品味、需要观众自己去体会思考的。如果我们能够给非戏迷的观众一个踏板,他们能通过这个踏板更深入地了解和爱上戏曲,这对于我们传承和推广戏曲有极大的帮助。于是,我在九剧院开始了时尚戏曲的尝试。

九剧院创作排演的3D幻影昆曲秀《白蛇传》是同时运用3D成像技术、现代舞台灯光效果、环绕立体声等科技,打造与传统戏完全不同的舞台声光电,与真人唱做相配合,呈现的时尚昆曲。用3D大屏代替传统舞美,用极其逼真的效果展示戏中的场景,使观众身临其境;同时,小剧场模式拉近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使观众能更融入表演。

希望能够用这种新的形式去吸引更多戏迷,让他们感受昆曲是不断焕发生命力的艺术,它兼具传统古典的典雅和年轻的时尚,能发现昆曲不同的美。只有让更多的人喜爱传统戏曲,才会有更多的人共同去传承戏曲艺术和文化,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文/黄冉 王佶敏 张兰芳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幸福村里的“幸福经”
· 市领导接待群众来访
· 城市大脑“双月攻坚”成果发布暨下半年工作推进部署会举行
· “亲清在线”平台全功能揭开真容
· 杭州蓄力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
· 下城区助力贫困山区女性自强奋进
· 杭州市代表团赴恩施州落实扶贫协作工作
· “大下姜” 生长记
· 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 “闭关”七年,杭州南站澎湃归来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明年竣工
爱你久久共迎百年
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