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的第二天,中国丝绸博物馆晓风书屋门口的小广场上举行了一场“寻谣计划”杭州站的活动,从杭州街头巷尾搜集来的老杭州童谣在专业团队的重新编曲下,重新演绎出了当年的古早味,还把这种味道记录在了数字文件里。
晓风书屋是这个寻找杭州古老童谣活动的主办方之一,书店的掌柜朱钰芳就带着女儿坐在第一排认真地跟唱。为什么一家书店要参与这种跨界活动中去?朱钰芳说,“我从小就在杭州长大,我创业的过程也一直都在杭州,所以希望能够力所能及地保护和推广杭州文化。” 的确,创业23年,现在的晓风书屋已经有了15家分店,几乎都在杭州,没有一家加盟的,都是朱钰芳和先生姜爱军一家家做起来的。他们经历过创业的不易,也遭遇过图书行业的寒冬,但最后坚持了下来,把晓风书屋做成了杭州的一个文化地标,一个爱书人心里会惦记的地方。 前两年,朱钰芳把书店开进了医院,这个全国首创的举动让很多人震惊,也有很多人质疑,但几年下来,不光是第一家医院书店越开越好,晓风书屋还连续开了两家医院店,“以前我是很怕去医院的,但做了书店后,让我看到了医院里很多温情的地方。有时候是忙得顾不上孩子的医生把子女托付给我们,有时候是那些输液的病人在书店里用书籍缓解肉体的疼痛。”朱钰芳说,医院并不冰冷,书店放大了里面的温情。 晓风书屋用精准的选书与暖心的服务照拂了都市人的心灵。今年,开了13年的晓风书屋浙大紫金港店打算扩建了,朱钰芳在书店里见到了很多当年在书店读书的人,不少人都已经毕业又创业,过得不错,“但他们聊起来,都会记得图书馆边上这个小小的书店——学生时没有太多闲钱,他们很多人都是蹭书看。”她笑着说,听到这些话,就让她觉得,这么多年辛苦努力坚持做书店,的确是有很大意义的。 每次采访朱钰芳,都会看到她迸发出新的想法,在她看来,书店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贩售书籍的地方,而是成为了一个文化空间。这些年的创业,她往这个空间里装入了咖啡、烘焙,还有做得很有规模和想法的自主文创设计。 “这几年我们对丰子恺先生作品的文创开发还是很耗费力气的,丰先生和杭州有着深厚的渊源,他作品传递的精神和意境,也是我们这个书店想传达给读者们的,所以我们义无反顾地投入。”采访前一天,她还在和设计师讨论晓风书屋的VI设计,其中就讲到得把丰先生的元素给融入进去发扬光大。 因为奋斗和执着,朱钰芳带着她的晓风书屋越做越大,品牌效应也越走越远,数次登上央视。未来,她想继续精挑细选,把书店开好,把杭州的文化元素更多地留在书店里,并借由来书店的人传播出去,“都说我们在养护书店,但其实是这座城市和书店在养护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