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的杭州两会时间,我们再次关注来自文化艺术界的声音。2021年2月1日至4日,政协第十一届杭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杭州召开,18位来自文化艺术界别的政协委员坚定文化自信,从戏曲、绘画、书法、电视、出版、群众文化等内容,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浙江故事、讲好杭州故事,为新时代杭州文化艺术的蓬勃发展,为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尽职履责,建言献策。 尽快启动杭州非遗中心建设 王宏伟【西泠印社党委副书记、常务副秘书长、社委会副主任】 这次两会时间紧凑,内容丰富,报告精炼,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省市全会精神,政治站位高,举措谋划实,疫情防控严,广大委员信心足热情高。 建议进一步重视丝绸茶叶金石篆刻等非遗保护和活态传承,尽快实质性启动杭州非遗中心建设,让数以百计的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有展示宣传的舞台。同时,建议学习借鉴国内部分城市的先进做法和经验,选择具有一定规模的旧厂房老街坊古街巷,政府为主,企业和各界参与,配套优惠政策,以条线或块状的形式,打造杭州非遗展示街区。在这个街区,将集展览展示,集中保存,现场演示,文创售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非遗保护展示和传承中心,成为杭州的又一块传统文化活态保护传承的金字招牌。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王恺华【杭州图书馆音乐影视中心主任】 公共文化服务在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杭州市在增加和深化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上投入力度一直很大,尤其是基层公共文化上可以说已经实现了文化普惠。在未来,如何用不断升级的美好生活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是需要继续探索的命题。个人认为,正确处理好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性作用和满足中高端文化需求的关系,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兼顾到多样化文化需求,应该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方向。比如,将提升数字公共文化平台服务作为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抓手;以更开放的姿态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建设,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动关系获得更广阔的生长空间。 打造新时代文化地标 闫亢舒【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书记、正处级专员】 杭州自然风物与人文底蕴得天独厚,在文化旅游资源让人艳羡的同时,也使得杭州在延续城市文脉、以文铸城过程中,资金投入需求大、经费使用项目多,更多关注了对“老底子”历史文化遗存的传承保护、开发利用,而能代表杭州独具韵味、别样精彩世界名城品位的当代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面对“十四五”及2035年城市发展目标定位,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点,杭州不仅要实施“城市记忆”工程,同时还应及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杭州市群众文化中心、杭州市非遗保护中心等新的现代化文化场馆建设,满足新阶段文化需求,打造新时代文化地标,塑造古今交汇的文化盛景,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借力数字经济 让文化“出圈” 朱军岷【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朱炳仁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杭州作为中国互联网的“领跑者”,建议在文化人才培养、文化内核挖掘、文化与市场结合等方面,充分借力数字经济之城的优势,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另外,积极引导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跨界融合,在技术、创意和资本的扶持下,让文化“出圈”,打破现有产业边界,相互融合形成文化旅游、文化娱乐等新兴产业形态,将杭州特有的“杭式”城市文化融入旅游目的地打造,打造杭州城市名片。 讲好杭州故事须有“国际范” 孙昌建【杭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今天我们讲杭州故事,肯定跟十年前二十年前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是要讲给全亚洲,讲给全世界听的,而且我们的杭州故事,就是中国故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以为在亚运会的背景下讲好杭州故事,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这个故事的核心元素,是否具有独特性和普适性,以著名的《白蛇传》为例,它的独特性是有的,但普适性尚有问题,因为蛇在文化符号上是有某些特殊含义的,有的能接受,有的不能接受,我们认为闻闻臭吃吃是香的,人家并不认为是香的;二是在传播途径和手法上,也必须有国际范,有创新的精神,我以为要重视视频、音像和图像的传播,用这些手段来讲好杭州故事,包括用一首诗一首歌。 弘扬戏曲文化 繁荣戏曲产业 余青峰【一级编剧】 杭州,是一座文化古城,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文化基因强大。西湖、运河、良渚三大世界遗产所产生的连续性文化高峰,更令杭州的城市魅力和未来蓝图有无限可能。 就近十年而言,杭州的文化产业发展走在了全国前列,尤其是动漫产业、影视行业和旅游演艺,更是独领风骚。 杭州文化产业全局中的唯一薄弱和缺失的环节是戏曲。在中国文化版图上,戏曲是中国人非常重要的文化基因,是中国人的乡愁表达,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在国际文化视野中,中国戏曲具有独一性,其韵味和魅力不可替代。纵观千年戏曲史,杭州有其重要的地位,元明时期,很多戏曲作家乃“钱塘人氏”。清代的洪昇,余杭人氏,一曲《长生殿》,堪称中国戏曲高峰。弘扬戏曲文化,繁荣戏曲产业,杭州应有使命,也应有作为。 讲好杭州故事 唱好杭州曲调 苏冠楠【杭州恢弘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法人、总经理】 我在政协的这五年,是奋发的五年,温馨的五年,见证了杭州飞速发展的五年!我深切地感受到,政协不仅仅是个发声的平台,它更像是一所大学,一所改变人生的大学,在参政议政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也在成长。我们政协的工作处于帷幕后,我们的作用不是“攻城拔寨”,不是“披荆斩棘”,我们的作用是当好一个强力的推进器,我们是党和国家的智库,是人民声音传播的扩音器,是政策实施的催化剂。作为一名文艺界的委员,我的任务就是讲好杭州故事,唱好杭州曲调,搭建桥梁,用点滴的努力,让世界通过文化这个窗口来了解杭州,增加杭州的文化软实力。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张钎【国家一级导演、杭州新青年歌舞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作为文艺界别的政协委员,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建议杭州市要尽快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战略目标,高度重视社会参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发展。 由新青年歌舞团创新的“文化管家”这一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项目,经过团队近5年的摸索与实践,日趋成熟完善。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推进全市“文化管家”事业健康发展,建议由市级层面主管单位制定统一标准的准入要求,核准参与团队的资质,各级宣传、文旅部门要加强监管,对“文化管家”项目的参与团队进行有效监督、考核,建立评优与奖惩机制;所有“文化管家”项目的基层服务工作人员需参加统一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等。 加强非遗保护 探索保护新模式 张莉【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长】 本人是一个覆职了三届的政协委员,回顾15年来的覆职经历,感触颇多。一是感到责任大于荣誉,二是感到付出与收获并存。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关注最多的还是文化。杭州不仅是一座拥有三大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还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共同承载着这座城市的人类社会文明,也给这座城市带来深厚的文化积淀,所以加强非遗保护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建议政府加大对非遗保护的保障力度,让非遗在公共文化服务优质供给和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中得到保护和发展,积极探索一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非遗保护新模式。 重视本土文化人才 张望【第十五届“奥赛”国际摄影评委、第七届中国摄影最高成就奖“金像奖”获得者、“张望禅意摄影学院”院长】 杭州是一个以传统文化著名的城市,文化为杭州带来了名扬中外的美誉度与影响力。在多元发展的今天,对文化的重视不但不能减弱,而且还应该加强。建议对以“三世遗”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应该深入去保护、利用和挖掘;建议对现在为杭州文化在做贡献的本土文化名家,应该予以精准的扶持支持,建议市委宣传部、市政府主管文化的领导更多地倾听他们的呼声与对杭州文化的建言,解决他们创作与生活的实际困难,建立一线文化名家(如获得国家级文艺大奖作者)与市主管文化领导的信息直通车,重视并重奖文化人才,以免造成文化人才流失。 关照人民生活 表达人民心声 杨莅【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副总监、播音指导】 文化文艺工作是引领价值观的高尚工作。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我们要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去记录时代,书写时代、讴歌人民,做更多培根铸魂的工作。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更要求我们要走进实践深处,关照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从传统和现实生活两方面入手。第一向传统致敬,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传统延续活力,再现魅力,以“活态活化生活”和当今生活相连。第二最美的风景始终是人,写百姓故事,为群众放歌,展现“重要窗口”的人的精神和风采。这样才能在延续文脉中当好“薪火传人”,在打造文化精品中讲好“杭州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影响人、塑造人。 让杭州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金名片 邵毅霞【杭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研究馆员】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深感自豪,这是荣誉,更是责任。在担任政协委员期间,我始终秉持着“展现政协担当,贡献政协力量”的要求,积极关注民生,推动了杭州群租房、社区物业管理整顿及地铁文明等问题的妥善解决,提升了杭州市民的幸福感。 同时,我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关注杭州文化建设。文化是杭州的根和魂,要将杭州文化建设工作和城市发展相融合,以“杭州市民日”和“杭州世界日”为抓手,发挥文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让杭州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一张金名片,成为杭州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也要积极奉献,为喜迎建党100周年、助力亚运会贡献文化力量,为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不懈努力。 聚力提升城市软实力 武群轶【杭州市九溪书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 杭州是个文化艺术之城,有着自身独特的文脉和气质。作为这么一个文化名城,更需要我们城市的管理者和领导干部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提高自身审美情趣和文化情怀应是治理者的必修课。随着亚运会的即将来临和市政府拥江发展的策略,城市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杭州已然逐步成为一个囯际化、现代化的大都市,随之的文化软件建设亟须跟上,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也应纳入政府的业绩考核。应定期安排领导、干部的文化艺术学习、培训,以提升城市的书香气。城市的书香气也应从给孩子的教育熏陶开始,学前儿童和青少年的文化传承应是抓手,这需要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科研专家们予以足够的重视,在学习西方的先进教育模式的同时不能丢了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传承。民俗的才是世界的,要有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铸文化辉煌 崔巍【杭州歌剧舞剧院院长、国家一级导演】 杭州在过去五年中已经从G20时代迈入了亚运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杭州这座既有文化底蕴,又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以什么样的姿态呈现给世界,文化—无疑是我们的重要标志!我们的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很多,但怎么用起来是问题,因为场馆不仅仅是空房子,它应该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家园。杭州的文化底蕴丰厚,南宋皇城遗址,钱塘江古海塘,天目窑址,宋韵文化,西湖、良渚、大运河三大世界遗产,如何能做出代表杭州的家喻户晓的作品,历史留给我们太多的内容,需要顶层设计,需要静下心来做实事。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启之年,未来五年,中国从小康社会进入了现代化国家的建设,我们应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发挥出引领的作用,展示出杭州“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一团一策” 传承保护本土优秀传统文化 董其峰【国家一级演员、杭州滑稽艺术剧院院长、杭州杭剧团团长】 杭滑是全国唯一一家拥有九项非遗的责任保护单位,而地方戏曲曲艺是一门包含民众声音与家国情怀的艺术,也是杭州独特韵味、别样精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代的“文艺轻骑兵”,杭滑始终牢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培养人才促传承,守正创新铸精品,扎根基层,服务百姓,时刻为国家发展说唱,为时代进步鼓呼,为人民抒情抒怀。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十四五”期间党和政府对文化发展的目标与要求,以文艺的力量建设重要窗口展现头雁风采。呼吁全社会重视传承人在传统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和价值,提高其社会地位,特别是中青年后继人才,在职称评审、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市级人才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解决后顾之忧,增强归属感。呼吁尽快出台院团“一团一策”,让院团全身心投入创排精品力作,潜心传承保护本土优秀传统文化。 以微光把城市照亮 葛继宏【浙江传媒学院教授,凤凰卫视浙江公司总裁】 非常荣幸,我作为文艺界别的委员多次获评杭州市政协优秀政协委员和优秀提案,提出过《关于打造动感西湖—文化“活”景观的提案》《关于G20期间如何向国外友人介绍杭州文化的几点建议》《关于办好G20、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等多项提案,得到相关部门及领导的重视,并予以落实。 2020年起草的《建议授予钟南山院士共和国勋章并设立抗疫白衣天使奖》的政策建议信,被全国政协采用并转送相关部委办理;撰写的《建议将每年11月11日设为“全民公筷行动日”》被全国政协采用并转送相关部委办理;2021年,我第二次登上两会提案发言台,《关于打造国际短视频(电影)节 提升杭州城市影响力和文化创造力的建议》作为大会压轴发言,获得满堂彩。感谢政协这个大家庭给我参政议政的平台,让我有机会以微光把城市照亮,为人民增添一丝幸福感,这就是我履职最大的意义。 整合打造“大皋亭山”文化品牌 楼纪洋【杭州同文国学书院院长】 作为杭州人类栖息的第一块高地,大运河的入城口, 随着杭州大城北振兴的推进,风景优美、文脉深厚的大皋亭山区域,其文化地位不言而喻。 由于行政区划等原因,大皋亭山区域一直处于分区分散打造、切片碎点规划等现状,但山水相依,文脉相连,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故整合形成大皋亭山文化品牌显得尤为重要。杭州市委全会指出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杭州的城市定位,形成更多可展示、可体验的特色品牌”。 为此,建议加强顶层设计,市区联动,加强大皋亭山文化整合宣传力度,共同培育大皋亭山文化品牌的整体性,更好彰显出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韵味、别样精彩”。这不仅具有当前文化引领的重要意义,更具有丰富的未来城市发展价值。 围绕三大世界遗产开展美术创作 缪宏波【杭州画院副院长、杭州市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 在过去的一年中,市政协聚焦高水平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召开专门会议协商建言,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明确从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宋韵文化研究;严州古城至严子陵钓台沿江文化挖掘;“长三角地区社会变迁与转型”文史论坛;杭州茶文化研究等诸多方面开展一系列专题协商,并建成了杭州文史研究馆。在助力推动杭州文化的大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文化成果。 新的一年中我作为市政协文艺界别的委员,将努力为推进文化兴盛献计出力,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立足“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三大世界文化遗产寻找本源文化,结合本职工作,组织杭州广大美术工作者开展系列美术创作。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向海内外讲好中国故事,绘杭州美好画卷。 (按姓氏笔画排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