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杭州垃圾分类公益歌唱出了活力四射的青春气息 最近,杭州大街小巷都响起一首欢快的歌曲——《红黄蓝绿好给力》,这是一首垃圾分类公益宣传歌曲。曲调轻松、活泼,充满青春气息,还有不少杭州味儿。 整首歌不用任何乐器,采用的是时下最流行的阿卡贝拉方式,即无伴奏合唱,全由人声合唱演绎。演唱者竟然是一群高中生,18位来自杭四中“莺之语”合唱团阿卡贝拉分团的同学。 歌曲充满浓浓的杭州味儿 “今年3月,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找到学校,想邀请合唱团参与垃圾分类公益歌曲MV的创作拍摄。”合唱团指挥戴树林老师说。 接到邀请后,戴老师找到国内知名青年指挥、流行阿卡贝拉音乐编曲人吴昊老师,他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任教。词曲由他的学生、现在日本读硕士的刘心遥编写,纯人声合唱编配则由吴老师操刀。 创作的过程中,戴老师和十几名合唱团成员也参与进来,有两名同学参与了编曲。歌曲采用了流行爵士乐中较为常见的摇摆乐(Swing)韵律,轻松又有时尚感。 到了8月初,初稿完成。 “这里可以加点杭州味道。”老杭州人戴老师带着这个想法,和吴老师多次沟通,并在暑期和吴老师一起,在杭州四处踩点找感觉。之后加入了“熬稍”(赶快)、“掼进”(扔进),语气词如“ye yi ”(表示“脏”的语气词)等方言,歌曲更有杭州味儿。 改后的歌词加入“南山路、河坊街”等杭州地名,比如“南山路霓虹闪闪好迷离/却发现废旧灯管换下来没人理/听说它有超大破坏力/放进红色的桶里才会安心。走过河坊街怎会有泥巴脚印/谁不小心打翻花盆砖瓦全都碎一地/快把它们统统打扫干净/再送它们去黄色的桶里。” 作为第一听众的合唱团团员们一听,都觉得很接地气。 见缝插针地排练 词谱定下来后,乐团开始排练。男女生一共18人,分成5个声部。 “排练起来速度很快,难的是高中生时间太紧张。”戴老师说,前后练过三次,每次半小时,还有两次密集训练,都是见缝插针,在课余时间练的。国庆休息日,大家进入录音棚录音,花了一天半时间。 昨天到学校,快报记者见到了3位合唱团成员,和她们聊了聊。 女生彭子希和盛含书来自高一(7)班,两人都有合唱功底,不过都是第一次接触阿卡贝拉,觉得很有意思。 彭子希唱女高音,她说:“作为萧山人,听到‘熬稍’就觉得很亲切了。还有南山路、河坊街等地名,让人一听就能发现是唱杭州的。” 盛含书在排练的两个多月里,在家、教室也经常哼哼,她说:“旋律很好记,这一定会是个‘洗脑神曲’,因为我同学和爸妈都已经会唱了,哈哈。” 另一名女生李璐说,合唱团里有名男生负责B-BOX(音乐的一种表达方式,主要是涉及用嘴唇、牙齿、舌头、口腔和喉咙等多种技巧声音来模仿鼓声、电子以及特殊音效的一种新型艺术),节奏感很棒。大家有时排练坐成一个圈,听起来简直是环绕立体声。 除了唱,还要演。录音之后,大家在校园里进行外景拍摄,前后花了整整3天时间,精益求精。 “莺之语”合唱团硕果累累 这次城市管理委员会找到杭四中,点名要“莺之语”合唱团来唱。主要是,这支合唱团实在太牛了。 “莺之语”合唱团成立于1996年,是杭州市中学生艺术团声乐分团,多年培育出多名专业人才,并使“莺之语”合唱团以其雄厚实力及经典曲目声名远扬,硕果累累。曾两次获得世界合唱比赛金银大奖四项,连续多年获省市艺术节合唱比赛一等奖。 阿卡贝拉分团成立于2015年,在戴树林和沈舒云老师的指导下,经历短短一年,2016年就获得省艺术节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多次在校内外表演。 戴老师说:“过程很辛苦,但非常开心,我们给学生艺术修养的教育之外,还需要有态度,有社会责任感。” 学校对垃圾分类相关的教育也做得很深入。 两周前,两校区全体学生共3000多名有场测试,内容就是垃圾分类。负责团委工作的岳潇轩老师说,学校每年寒暑假,时常有同学们走进社区、街头,去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