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文明杭州
 
同是27岁,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2019-03-28 08:53

两位90后小伙先后为血液病患者捐献“生命种子”

左手静脉插着管子,血液缓缓流出,通过机器分离,再由右手静脉回输……3月25日和26日,经过3个多小时的采集,两袋新鲜的造血干细胞从浙江省中医院出发,乘上飞机跨越千山万水,去救两位血液病患者的命。

这些包含希望的“生命种子”,来自浙江的90后小伙曾延坤和张诚,曾延坤还是二次捐献。两人分别成为我省第464例、465例,全国第8192例、8148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他为武汉血液病患者二次捐献

完成捐献的曾延坤面对记者采访时,难掩激动之情:

“2016年加入中华骨髓库留下‘样本’的那天,当我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时,就抱着一心救人的决心。”躺在省中医院干细胞采集中心采集室里,27岁的小伙曾延坤语气坚定。这一天,他将捐出132毫升淋巴细胞。

曾延坤来自浙江象山,在一家旅游公司任职,这已是他的第二次捐献。2018年1月16日,得知自己的骨髓与武汉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相合,他来到省中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与这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结下了一段特殊的缘分。

今年3月6日,曾延坤再次接到象山县红十字会的电话,之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患者病情反复,需要补充淋巴细胞控制病情,他毫不犹豫答应了:“别的忙帮不上,这件事我一定要尽力去做。”已是第二次伸出援手的曾延坤,得到了家人及女友的全力支持。

3月24日,曾延坤提前来到杭州,入住省中医院干细胞采集中心采集室。第二天下午3点,造血干细胞完成采集,由志愿者火速护送至武汉。得知“生命种子”已移植到了患者体内,他松了一口气,“我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希望远在他乡的患者能战胜病魔,早日康复。”

他的“生命种子”飞越1500公里救患者

无独有偶,3月26日上午,省中医院干细胞采集中心,迎来一位同样27岁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名叫张诚。

小伙子来自杭州市江干区,在经过5天的动员剂注射后,终于迎来捐献的时刻。经过3个多小时的分离采集,张诚体内264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乘飞机到达1500多公里外的北京,输入一位白血病患者体内,完成了大爱传递。

张诚是杭州下沙一家汽车公司的设计人员,读大学时就热心公益事业。

“2016年3月,我上大四,参加了一次学校红十字会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第一次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张诚听工作人员介绍,每年我国都会新增几十万白血病患者,需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才能治愈。目前的捐献方式是通过外周血分离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自身健康,他毫不犹豫完成血样采集,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今年2月底的一天,张诚接到江干区红十字会的电话,他与北京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相合。通过高分辨分型确认和体检,张诚在中华骨髓库浙江分库的组织下,开始进行捐献前的准备工作。

“能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张诚自豪满满。

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沈建平教授说,采集过程比较轻松,造血干细胞采集、淋巴细胞采集对捐献者身体没有损伤。

省中医院是省内的干细胞定点采集和移植医院,作为我省最大的干细胞采集中心,医院每年采集数量占全省的95%。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于伟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幸福村里的“幸福经”
· 市领导接待群众来访
· 城市大脑“双月攻坚”成果发布暨下半年工作推进部署会举行
· “亲清在线”平台全功能揭开真容
· 杭州蓄力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
· 下城区助力贫困山区女性自强奋进
· 杭州市代表团赴恩施州落实扶贫协作工作
· “大下姜” 生长记
· 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 “闭关”七年,杭州南站澎湃归来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明年竣工
爱你久久共迎百年
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