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6月5日世界环境日国合会主场活动,受邀作为嘉宾参会的丁云川老先生坐在台下,听到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宣读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的贺信时,内心澎湃,思绪又翻飞到32年前的那一天。 1987年6月5日,丁云川曾赴北京参加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召开的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十五周年大会。当时的联合国机构驻华总代表孔雷飒,在他的笔记本上写下赠言:祝贺你们在环保工作中做出的重要成就,为了未来,我们必须保持杭州的清洁和美丽。 道阻且长,但星火燎原,滴水穿石。这么多年来,丁云川身体力行,一生倾注杭州的山山水水未曾懈怠。因为保护西湖和运河历史文化方面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予杭州市第三届十大“平民英雄”,感动西湖十大人物等称号。 心急如焚,为保护“母亲河”踏上“征途” 丁云川的祖上就住在杭州,作为第18代杭州人,他热爱着这里的花草树木、四季变化。几十年来,他一直住在运河边,千年大运河从楼下蜿蜒而过,风和日丽、天清气朗的时候,只要推开家里朝西的窗户,运河水是清是浑,举目便知。 “上世纪80年代初,各地乡镇企业就像雨后春笋般开起来,企业污水不经任何处理,源源不断排向运河。”1980年一次去湖州出差,丁云川路过双林镇莫蓉村,看到乡镇企业五颜六色的废水排入运河,大片桑树枯萎死亡,鱼虾蟹绝迹,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找到村干部说出了自己的担忧,没想到对方不以为然告诉我,‘买拖拉机的钱,还是乡镇企业给的’。” 昔日鱼米之乡桑麻之地,如今危在旦夕,千年母亲河可能毁于一旦,当地百姓的生活更是岌岌可危。使命驱使,心急如焚的丁云川一回到杭州,就提笔给报社写了一篇“保护运河”的文章,呼吁不能将工厂的污水往运河里排。1985年,他因公去北京,顺便跑了一趟国家环保局反映问题:乡镇企业这样办,是以牺牲农村为代价,将城市污染转移到农村。 初心不改,“三废”企业必须做到达标排放 这一年中央电视台在播放《话说运河》纪录片,但污染问题却只字未提,“我干脆给中央电视台写了一封信,希望节目组关注运河污染问题”。 效果立竿见影,1986年10月,因为这位热心公民的来信,央视摄制组专程来到杭州,加拍了一集“运河的喜与忧”,专门讲运河的现状和环境保护问题。这一年,丁云川任杭州滚镀厂环保科科长。 当时厂里排放的电镀废水、废气导致附近居民无法生活,杭州市环保部门极为重视,做出限期迁厂治理的决定,得到国家和轻工业部及省市各级部门的重视。 “我们是正规企业,绝不能做污染环境的事,滚镀厂的污水治理不达标,绝不排入河道。”完成迁厂治理工程后,为进一步做好“三废”处理,工厂又干起了大型污水治理项目。不久,他就和同事研发出了每小时可以处理50吨混合废水的斜管沉淀处理技术,获得了国家轻工业部科技进步奖。污水、废气、废渣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被排入运河,1987年,工厂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工厂”,杭州市环保先进企业。当时的杭州市环保局将其作为榜样,接待前来取经的各国企业。 使命驱使,时不时爱管“闲事” 1987年,第十五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丁云川代表单位到北京领奖,他很自豪,因为全国的获奖企业只有100家。 所有的鼓励都是动力,保护运河不遗余力。丁云川常常徜徉于运河边,他多年的奔走呼吁,让运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他心里,运河的水还可以更清些。 使命驱使,77岁的丁云川一直走在路上,时不时会管些“闲事”。 “三四年前,有一次走过运河猪圈坝,看到还有污水汩汩往运河里排,我就用手机拍下视频,打电话给杭州电视台。当晚的新闻一播出,相关部门马上采取了治理措施。”丁云川知道,舆论监督的力量很强大。G20杭州峰会前夕,他发现西湖的西泠桥下,正排放建筑工程废水,马上就向媒体“爆料”,当天相关部门就到场查处。 “以前常说‘五水共治’,如今则要‘五气共治’,环保也要与时俱进。”昨天,踏出主会场的丁云川步履昂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同样重要。地球只有一个,它是全人类的财富,打好蓝天保卫战,与大自然和平相处,才有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