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照山的办公室永远敞着门,而他自己坐在门口办公。如今这个座位空荡荡的。
那个被老百姓称为“亲兄弟”的许科长走了!昨天一早,余杭第一殡仪馆里哀乐低回,数百人垂泪而泣,来送许科长最后一程。这些人中,有许科长的亲友、同事,更有很多把许科长当作“亲兄弟”“好朋友”般的群众。 许照山,2015年7月调入余杭区闲林街道,担任社会管理综治科、信访科副科长(生前担任闲林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主任)。8月4日晚,年仅43岁的他在家中突发心梗,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噩耗传来,亲友、同事无不惊愕痛惜。印象里,这个爱坐在门口办公的人,还是会在第二天一早,笑脸相迎,以诚待人。 坐门口办公的科长 许照山的办公室在街道办事大厅一楼,永远敞着门。在许多群众的印象里,这个爱坐在门口办公的人,总是笑盈盈的。他曾说:“信访科,就是要接待群众嘛,这样方便做工作。” 也就是这个“门口”,许照山一坐就是四年。任职期间,他共受理浙江省统一咨询举报平台信件1627件,杭州市市长公开电话10010件,余杭区公开电话4577件,街道来访3380件。2016年,在闲林街道信访量急剧加大的情况下,通过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闲林街道在2017年信访工作考核中获全区第一,他也多次获得省市级先进个人荣誉。 一连串数字的背后,透射着基层信访工作的艰辛和不易。老百姓的诉求涉及拆迁、退休金、生活困难、住房等方方面面的各个条线口子,但往往压力都集中在信访办,当群众带着各种诉求、怨气甚至愤怒走进信访办公室的时候,许照山必须用强大的内心将所有负面情绪“照单全收”。 同事眼中的好榜样 在与许照山共事过的人眼中,很多事情他总第一个冲在前面,亲力亲为。 甘做“老娘舅”是同事张红英对许照山最深刻的印象。张红英说:“面对情绪激动的群众,他总是先让他们把心中的不满表达出来,再和他们敞开心扉地聊。他觉得,信访干部就该是群众的知心朋友。” 张红英还说,“许照山的微信好友里有许多反映问题的群众,他们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找他聊天,许科长也总是不厌其烦地听他们倾诉心声。” 也是在许照山离开后,同事们在整理他的办公桌时才发现,除了两摞厚厚的信访文件外,还有13本写得满满当当的工作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群众的各类诉求和联系方式。 群众眼中最亲和的人 听闻噩耗,很多群众自发去送许照山最后一程。 联荣村倪阿姨得知噩耗后完全不敢相信,眼泪一下子夺眶而出,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这么走了呢? 桦树村孙师傅也是许照山办公室的常客,但更多的时候不为诉求,只是来坐坐、唠唠嗑,“他对待我们就像亲人一样,我们也当他是很好的朋友。” 孙师傅家庭条件不是很好,2017年底,得知这个情况的许照山还特地为他申请了慰问金,并亲自送到了他家中。这件事让孙师傅至今十分感动,两人的关系也因此走得更近了。“二十几天前,我还来过一趟他的办公室,谁能想到那一次竟然是最后一次见面啊……” 回忆起与许照山打交道时的点点滴滴,大家不禁鼻子发酸,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声声呼唤、切切眷恋,那个总是笑盈盈的许照山再也看不到,声音再也听不到了。 妻子眼中的“工作超人” 在大家的印象中,许照山总是一个工作包、一件T恤衫、一双凉鞋,穿得简单;办公桌下,放得最多的是方便面,工作忙得连轴转,很多时候靠一碗泡面就打发肚子了,然后又精神饱满地投入到新一轮的“战斗”中去。 他接手的每一份工作,几乎都是最早一个到,最后一个走。在妻子眼里,丈夫称得上是“工作超人”,他有时会感到胸闷、头晕,但每次都是坚持处理完信访才去休息;因为家住临平,他还不得不每天花上近三个小时在来回路途上,“经常做完工作已经半夜12点,回到家1点多,才睡五六个钟头,就又起床上班了。” 闲下来的时候,许照山也会和她聊工作,“他总是和我说,处理信访首先要态度好,人家过来反映事情要泡杯茶给他们,耐心听完才能给别人处理。现在有些信访干部处理问题太简单,只是为处理而处理,其实给人家一个渠道,一个好的感觉,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看到许照山经常深夜还在群众家中做工作,有人不解地问他:“每天起早摸黑地上班这么辛苦,你觉得值吗?”他总是笑笑回答说:“只要把矛盾化解了,问题解决了,一切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然后停顿一下又会叹息道,“只是我和爱人都在离家较远的地方工作,常常照顾不到家,面对年老的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女儿,心里还是有说不出的亏欠。” 其实,在离开的一周前,许照山身体已有不适,曾出现咳嗽、流涕不止等症状,面对家人和同事的劝说,他却还是坚持说,“等忙完这阵子再休息吧!”在许照山的计划表里,他说好了要带女儿完成一次暑期旅游,他约好了要与新岗位的同事完成交接,他答应了要和征迁户一起吃饭,而这一切,他却再也不能做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