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文明杭州
 
不关店,不涨价 她守着丈夫的遗愿 守住老时光
2019-08-15 09:31

开了40年的“朱师傅鞋店”如今只有朱师母在支撑,但很多东西都没变

杭州市上城区中山南路上的泗水弄巷口,有一间“朱师傅鞋店”。它开了整整40年,或许是杭城最老的修鞋店。

和店名不一样的是,店里并没有姓朱的师傅。从早到晚守店的是52岁的王凤娟,大家叫她“朱师母”。以前是有朱师傅的,王凤娟的丈夫朱水张曾一心扑在鞋店,可两年前因癌症离世。“不关店,不涨价。”守着丈夫的遗愿,王凤娟将这家店撑到了今天。

近日,王凤娟获评为省级诚实守信模范。

每天开店十多个小时

全年风雨无阻

昨天下午,钱报记者走进这家有故事的鞋店。

12平方米大的店,隔成两块,一边堆满皮鞋、皮带,另一边摆放打磨机、缝纫机等。店里挂着一张照片,照片里,朱水张坐在打磨机前,笑容灿烂。照片上印着一行小字:“她们都觉得我帅,我觉得还是鞋子修得好些吧!”可见朱水张生前是个幽默乐观的人。

如今坐在打磨机前的是王凤娟。她坐在靠椅上,头顶花帽,右手戴着白色塑胶手套,正埋头给皮鞋修鞋底。

她做完活,脱下手套,记者发现那只右手严重肿胀。“我有腱鞘炎,这是职业病。昨天下午修完两个硬底板,又犯病了,到了晚上,手指都伸不开。”次日一大早,她去做了针灸,手指才灵活了些。

既然犯病,为什么不休息一天呢?“不能让特意赶来的顾客扑个空啊。”一年里除了过年五六天,这家店从不停歇,每天早上8点半开门,晚上十点多打烊,无论刮风下雨。“这是老朱留下的传统,因为有客人要上晚班,他一定会等到十点多这些客人下班。”王凤娟说。

“上周六,台风天,我在家休息了半天,就觉得浑身不舒服,还是回到店里。”王凤娟说,“坐在店里,我就觉得老朱还在。空闲的时候,我能对着他的照片聊聊天。”

十多年不涨价

她守着丈夫的遗愿

小店已经开了整整40年。

朱水张17岁时,跟着哥哥从绍兴来到杭州,支起了一个修鞋摊。1990年,他租下了这间由公厕改建的店铺,开起“朱师傅修鞋店”。那一年,王凤娟嫁给朱水张。三年后,她放弃原来的工作,一起经营小店。

这家看似不起眼的小店,其实已经“粉丝满杭城”,每天都走进来自四面八方的顾客。“下沙、瓶窑、萧山赶来的都有,还有国外的呢。”说起老顾客,王凤娟有些自豪地笑了,“有的孩子从小跟爷爷奶奶来修东西,长大了去国外留学,他们还会打包把坏了的鞋、衣服、包带回来,找我修。”

在店里坐了不到两小时,记者就遇到了七八个顾客,有邻居,也有从汽车南站、九堡骑电动车过来的,有人一路上费时45分钟。

“这家鞋店开了好多年,手艺好,价格公道。我没有孩子时就来了,现在我儿子都37岁了。”石大伯告诉记者,自己以前住在附近,现在搬到了九堡,但凡有什么东西要修修补补,就过来找“朱师傅鞋店”,“其他人修,我真是不放心。”很快,他带来的一双脱胶的鞋修好了,只付了两元钱。

除了修鞋,顾客有其他难题也会找上“朱师傅修鞋店”,王凤娟有求必应。

一辆车停到店门口,司机拿着一张牛皮进店问她,“方向盘上的这块皮坏了,能帮忙缝上一块新的吗?”

王凤娟笑着说,“只要是手工活儿,我都可以帮忙试试。”

对方满脸欢喜,连价钱也不问。因为这些老顾客都清楚,这家店实在得很,不会多收。

一次收两三元钱是常态,“打打、缝缝不超过五元,修鞋跟、拉链10元最贵也不过15元。”王凤娟说。这个价格已经维持十多年了,“不好涨价”是朱水张临终前的嘱托。这在物价日益上涨的环境中确实不易。

王凤娟说,因为这事,自己被同行数落过,“人家说要看人下菜。可我总觉得价格不好超过原材料价值太多,否则收来钱也不安心。”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蓉 通讯员 叶慧芳 摄影 邵帅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幸福村里的“幸福经”
· 市领导接待群众来访
· 城市大脑“双月攻坚”成果发布暨下半年工作推进部署会举行
· “亲清在线”平台全功能揭开真容
· 杭州蓄力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
· 下城区助力贫困山区女性自强奋进
· 杭州市代表团赴恩施州落实扶贫协作工作
· “大下姜” 生长记
· 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 “闭关”七年,杭州南站澎湃归来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明年竣工
爱你久久共迎百年
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