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生命路上有你守护! 8月19日,第二个“中国医师节”。 这个节日也是继护士节、教师节和记者节后,国家设立的第4个行业性节日。 8月16日晚上,来自滨江区西兴、长河和浦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50名医务人员,以运动的形式来庆祝自己的节日。为水果缝合“伤口”,闻味识别中药材……哪怕是小小的趣味竞技,也展现了他们平日工作中专业的一面。 一直以来,这些“白大褂”始终扎根在滨江,在救死扶伤的一线“冲锋陷阵”,让滨江人在家门口享受良好的医疗服务,营造了就医体验更优、医患关系更好的“滨江体验”。 正值节日到来,不少新老滨江人在“滨江发布”公众号分享了身边“最美医师”的故事,想借此机会向他们道一声感谢,说一句“辛苦了”。 “大家对我的信任,没有办法辜负。” “你要喜欢孩子、要热爱这份工作,并且要永远地喜欢、热爱下去。” 这是边小丽写在朋友圈里的一句话。 边小丽是滨江区长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医师,被很多家长誉为“有魔法的医生”。从医20年,边小丽创造了儿科医生的一个奇迹——一年接诊患儿6万人次,与这样庞大的接诊数量相对的,却是极低的投诉率。 由于幼儿不能准确描述自己的症状,所以儿科又称“哑科”。一些寻常检查,在孩子这儿,需要耗费更多的耐心,加上还要面对心急如焚的家长,这对和谐的医患沟通是很大的考验。 但经边小丽诊治过的小孩,都喜欢她。在边小丽的抽屉里,常年备着糖果和饼干。“我家娃吃了不少她给的糖果!”家长许红萍说,“我家女儿快10周岁了,从出生起一直在边医生这里看病,她既专业,又温柔。” 患者常常排成长队,除了花半小时吃午饭,以及偶尔上个厕所外,边医生几乎没有休息时间。问她累不累,她总是回答道,“我想尽可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 “住在滨江,最幸福的是能有这么一个仁心仁术的好医生!”这是患者家属对边医生表达的心声。哪怕是下班以后,对于患儿家属的每一个来电、每一条信息,边小丽都会耐心地给予回复,“这是大家对我的信任,不能辜负。” 即便这样,边小丽还是会常常自省,自己是不是因为忙而对患者的态度还不够好,“我会在心里记下,提醒自己下回他们再来的时候,要对他们好一些。” “只要有意义,我愿意一直做下去。” 今年,浦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推拿科喜获“大红花”,成为杭州市首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 12年的时间,该中心针灸科团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真正让居民享受到“简、便、验、廉”的基层中医药服务。 获得居民的好口碑,离不开团队的努力,卢炼就是其中的一员。 2009年,卢炼刚报到时,该中心针灸推拿科还刚起步,而卢炼在内的3位医生身兼数职,愣是把这个科室给撑了起来。 开诊后,针灸推拿科意外地备受欢迎, “针灸推拿并不是以开药为主,而是更侧重于推拿手法运用,给病患减轻病痛。” 很多人看病都推崇“老中医”,可卢炼这个小伙子,靠着扎实的本领,以及耐心和热情得到了居民认可。“毕竟年轻人的力量更足,效果自然就更好。” “卢医生,一个超级负责的医生!” 患者来文佳说,“每次去看病,卢医生都会很亲切地询问不适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就像是老朋友一样!” 为患者用足了力气,可卢炼回到家,“手臂都抬不起来”。大家正是凭着这股劲头,慢慢地,针灸推拿科逐渐壮大,床位从原先的3张增加到了28张。 一年冬天,有患者向卢炼建议,能不能深入社区,让更多的人学会如何预防病痛。那以后,卢炼成了社区居民口中的“卢老师”,也成了白马湖大讲堂、社区学院的一分子。同时,他还参与了浙江中医药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社区常见健康问题”课程的教学工作。 不过,忙归忙,卢医师的“正业”也没落下,科室里挂满了病患送给他的锦旗就是最好的证明,卢炼说:“无论是为病人解决疼痛疾患,还是把健康宣教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只要有意义,我愿意一直做下去。” “在陌生的土地上,我想尽我所能。” 去年7月,西兴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师余元雯背上行囊,远赴贵州麻江挂职,担任麻江县杏山镇中心卫生院挂职副院长。 一年来,当地居民前去中医科看诊的数量,从一年前的172人,跃升至如今年均6000多人。曾经有位来自坝芒的老太太,被多年的哮喘困扰不堪,被余医生治好后无比感激,陆续介绍了五六十个亲戚朋友前来看病。 “不管在滨江还是在麻江,只有用心用情用最优的医疗方案去对待患者,就会有收获。”余元雯说,“在陌生的土地上,我想尽我所能。”渐渐地,连省城贵阳,甚至广西、四川等地病患都慕名前往。 “滨江医生”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被叫开了。 余元雯祖上三代行医, “从小闻着中药铺子的香味长大,看爷爷待病人如亲人,儿时就立志要成为像爷爷一样的人。” 圆了儿时梦,他的“手艺”不仅惠及滨江的患者,也带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麻江。 彼时杏山镇中心卫生院要设立一个中医馆,正缺一个经验丰富的带头人,余元雯,来得正好。 麻江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老乡医疗卫生知识匮乏,“有些贫困病人,为了省钱,会用洗衣粉甚至洗洁精洗头的,对皮肤不好,也危害健康。”余元雯特地研制了一款手工中药皂,赠送给前来卫生院的乡亲们。 不仅治病,余医生也在有限的时间内琢磨着如何提高当地医疗水平。不到一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医务人员实训基地”和“余元雯名医工作室”先后挂牌,在余医生的带领下,不但开展了三伏贴、小儿生长贴等新技术新项目,还为当地培养了优秀医疗团队。 一年半的帮扶任期,转眼已经过去一大半。和家人团聚的日子就在眼前,余元雯说,还没想好和女儿见面要说什么,但是在麻江的这些故事,够我和她讲一辈子。 【链接】 人们从呱呱落地,到走向人生终点,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医务人员的参与。目前,滨江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共有502人,其中,注册执业医师220人。滨江区一直在不断探索医疗人才建设路径。比如,首次与市三医院合作并面向全国范围招聘;利用医联体的专家资源,举办医联体专家大讲堂;开展全科医生技能培训、选派基层骨干到省级医院进行一对一导师制培训等等。此外,在医疗帮扶方面,滨江区已培训麻江、丹寨、建始等地医务人员1000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