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芳的老家在金华浦江。和很多小孩一样,“看火车”是她小时候最大的爱好——站在立交桥上,望着桥下火车呼啸而过。而没想到,长大后的陈美芳,竟然真的就跟火车结下了不解缘分。
时针得一直拨回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她和哥哥跟随父母前往江西鹰潭“开荒”,第一次坐上了火车,看到那些头戴大盖帽、制服笔挺的列车员,小美芳羡慕得不行,“长大了我也想在火车上工作”,她痴痴地埋下了梦想的种子。不过,这火车没坐几次,就出了“大事”——1993年的春运,她和父亲、哥哥如往年一样乘火车从江西回义乌过年,三人在车上竟意外走散了。父亲为了更快地找到他们,不得不脱掉了碍事的厚大衣,只穿了件短袖,在人山人海的车厢里穿梭。当他们最终在拥挤的人群中找着对方时,小美芳放声大哭。“我以后要是当列车员,绝不让亲人们走散。”小美芳深深地记住了那趟行程。 后来,机会真来了。陈美芳有个舅舅在杭州铁路工作,1997年,陈美芳高中毕业,“美芳,我们单位在招临时列车员,你来吗?要做好吃苦准备哦!”舅舅来了电话。“要来!要来!”陈美芳激动得跳了起来,小时候的梦想竟真的就在眼前了——那年,陈美芳18岁,如愿成了列车员。 不过,真正上车后,她才知道这份工作并不是她羡慕的那样。 陈美芳被分配到了杭广线列车上,出趟车来回3天。列车员都要从叠毛巾、整行李、换卧具、刷马桶干起,当年,个头不到160厘米,体重只有80多斤的陈美芳,第一次出车就被这些事儿累得够呛。同她一起出车的几名临时列车员都打了退堂鼓,“吃不消,回去就不做了。”有人说。 出车回来,陈美芳大哭了一场。哭完了,爸妈问美芳:“还想做不?要不还是回老家吧?”小小的陈美芳却有副硬骨头,“别人能做,我也能做,我要坚持下去。” 凭着这样的信念,陈美芳再次登上了列车。 比起别人,她更懂得向老列车员请教,同时也在不断总结经验,每趟出车她都会记下长长的工作笔记。渐渐地,她干得越来越得心应手。 不仅如此,陈美芳还对自己提了个要求:每次出车期间,都要做件好事。 有次出车,时至凌晨,陈美芳巡视到列车14号车厢5号下铺时,忽然传来孩子的哭闹声。陈美芳弯腰查看,坐在一旁的孩子父亲疲惫地说:“女儿得了地中海贫血症,肝脏刚动过手术,疼!”孩子的哭声令人揪心,陈美芳连夜动员车班职工捐爱心款,第二天一早就把1350元爱心款送到了父女俩手中。 有一年的春运,列车换班但车长病倒了,本来也发着高烧的陈美芳硬是连续当班34个小时。途中,脚发软、眼皮打架,虚汗湿了衬衣,但她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感动了整个班组。 一次次出乘实践,让陈美芳渐渐明白,做一名出色的列车员,必须得“嘴巴甜一点,微笑多一点,腿脚勤一点,脑筋活一点,问候多一点”。也正是凭着让旅客赞不绝口的服务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2007年12月,陈美芳成为了甬广车队当时最年轻的女列车长。 两年多后,甬广车队还以陈美芳的名字命名成立了“美芳亲情服务团队”,将陈美芳的服务理念在全队推广。而为了打造好“美芳亲情服务团队”这一品牌,陈美芳则率先在班组里开展起了“五最佳”评比活动——最佳安全执标奖、最佳文明服务奖、最佳经营效益奖、最佳车容卫生奖、最佳自律表现奖,以此调动班组成员的积极性。几年来,在她的带领下,已有17人走上列车长岗位,“美芳亲情服务团队”也被评为全国铁路“党内优质品牌”。此外,在浙江省总工会劳模协会的支持下,陈美芳还发起成立了助力春运的“劳模智囊团”,成员包括公安、公交、教育、卫生、急救等行业共80余人,其中还有浙江大学附属医院的11名医疗专家,线上为列车提供服务。 二十多个春秋,陈美芳在绿皮列车上值乘1200多趟,服务旅客超过120万人次,往返行程超过380万公里。她努力将工作做到最好,也荣获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最美青工”“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建功立业女标兵”“浙江省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全国铁路创先争优党员服务明星”等称号,并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火车头奖章;2017年,陈美芳还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个人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陈美芳坚定践行着自己对于“好”的定义,在一趟又一趟的旅途中,在寒来暑往中用心迎送着每一位乘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