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红色记忆守望人申屠勇剑 “儿及团况如旧,请勿慈念。近阅报载,知浙东浙西敌军窜动甚烈……若诸暨不保,则绍城亦危在旦夕,来日境遇,颇可预料。” “秋间事物皆贵……尔做衣服,须择其要者……寄来莎药,足敷施济,此后不必多买。” “儿到美帝打败、革命成功再凯旋回家,再来服侍你二人就可以过太平安乐的日子了……” 书信的主人分别是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葛理庸、葛理庸祖父葛简青和朝鲜战争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葛理庸堂侄葛树滋。一来一回,相隔千里,跨越三代,世居杭州萧山的葛氏族人于战火纷飞的年代,用寥寥数语,勾勒出乌墙门第仁人志士的纯朴家风和忧国情怀,其中既有对儿女亲眷学业家常的殷殷嘱托,更有爱国如家的深深挂念。 这是“杭州最美文物守望者兼红色基因传承人”申屠勇剑的2019年度主推展览——葛理庸烈士家族家书展中的部分书信内容。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位来自萧山义桥的民间收藏达人,专门从葛氏61件家书、诗稿中精挑细选出的30余件珍品。他想用一封封永不褪色的红色家书,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特殊节点,继续传递共产党人胸怀天下、前赴后继的坚定信念和初心使命。 据悉,葛氏家书流散在外,是被“识货”的申屠勇剑从古董市场买回来的。凭借多年钻研地方的敏锐“嗅觉”,他很快挖掘出这批文稿的价值,并期望葛氏的故事能在当代影响更多人。“萧山葛氏非常典型地反映了地方乡贤望族的家国情怀。我们不该空谈爱国,亲眼看到这些承载了心意的文字,你就会明白国和家之间的关系。我不敢说自己做了什么,但即便只有我一人也要做下去,比赚百万千万更有意义。”同时,申屠勇剑也在为确立葛氏故居的文物保护点资格而奔走。“葛氏的故居保存完好,但因为知名度不高,没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难免有些遗憾”。 这些年,申屠勇剑追寻红色记忆的脚步从未停止。自2011年起,申屠勇剑每年会策划一到两次本地历史文物展,已先后在各处举办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民国萧山文物展”“吴越历史文书博物馆藏品展”“文华阁百联收藏展”等活动。今年,葛理庸的两件家书也参加在临安举行的“红色记忆——杭州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展”,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国庆展览过后,申屠勇剑还计划进校进社区,发放5000本展册,吸引更多人关注地方烈士的抗战事迹。 “我给自己的收藏定位是官方博物馆藏的补充,就是说这个东西你到别的地方去是看不到的。”二十余年下来,申屠勇剑扎根本土走街串巷,寻觅残砖断瓦、破旧书契,除了传扬红色记忆,他还致力于发掘萧绍地方文化。虽然拥有浙江大学地方历史文书编纂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浙江省民间档案文献收藏研究会理事、萧山收藏协会副会长等多重身份,但他更爱称自己为民间文化的草根守望者。 而位于湘湖路47号的吴越历史文书博物馆,从不为人知的小小陋室,到亮出招牌的馆藏胜地,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传播几乎全靠口口相传。10月展陈的消息甫一放出,就有学校打电话预约观展,这让申屠勇剑很高兴。“本地的学生是我的重要‘客源’,也是我最想争取的人群。红色基因要传承,最终还得靠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