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大数据管理 三平台社会化联动 西湖区委区政府自2005年推进志愿服务工作以来,创新多项举措,多次获得全国志愿服务最高奖项,成为西湖区人文社会领域的一张响亮名片。当前,西湖区正在加快打造“三全”首善之区,全区注册志愿者15余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17.4%,共有志愿服务组织1100余家,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时长171万余小时,位居全市前列。 今年,西湖区探索以数据化为基础,以场景化为核心,以项目化为内容,强化三大应用平台联动,通过活化志愿服务质量、内容、时长等基础功能,扩大公益积分兑换形式,推动人员、组织、活动的供需对应。 从以手工形式记录志愿服务活动,到通过“志愿汇”平台,线上审核志愿服务活动,线下进行部分积分兑换,再到如今志愿服务全过程一体化的在线服务管理,西湖区全力打造志愿服务体系3.0版,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实现新突破。 数据化基础平台打造3.0版底座 西湖区在“志愿汇”系统的基础上应用区块链技术,打造以全国首个志愿服务时长认证机制为核心的志愿服务数据化基础平台,通过链式的数据结构来确保志愿服务参与数据的准确性,所有的活动记录、服务时长、公益积分等数据都可在链上呈现,且不可篡改,并生成唯一、真实的志愿服务区块链证书。 据了解,区块链技术运用到志愿服务领域后,活动申请、志愿者招募、活动参与等所有的信息都将公开和透明化,可以明确了解组织动态。组织或者用户在进行志愿行为时,其信息将在加密之后记录在公开账本上,并准确快速同步到全网,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交易序号进行查询和追溯。例如志愿者奉献自己的时间,区块链技术会将用户的服务时长记录在链上,参与志愿服务的其他用户可以认证这些时长也同样可以提出异议,其真实性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志愿服务信息公开透明之后,公众和志愿者本身会对信息隐私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创新打造的志愿服务时长认证机制为此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法:将志愿服务数据分为公开数据和加密数据,公开数据不涉及隐私,接受全民监督;隐私数据则进行深度加密,只有用户本身或者有权利的机构在授权后才能解密。 利用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的数字化证明,建立全新志愿者时长的信用认证机制,打造统一安全数据库,可以有效提升公益领域的整体管理水平。在试点阶段西湖区志愿服务时长记录将全部上链,每一条志愿服务记录全部公开透明展示,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同时活动管理员在活动结束一周后可以根据公众监督情况进行时长二次确认,经过二次确认的志愿者时长才会最终形成信用时长。 场景化激励平台打造3.0版内核 西湖区总结学习全省各县市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方面的先进经验,创新性提出以场景化思维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将积分兑换嵌入志愿者日常高频场景,实现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的生活化、便捷化和移动化,从而进一步激发全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据了解,志愿者通过“志愿汇”报名或发起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时数将按照一定比例自动折算为公益积分(即益币),用积分享受创业贷款优惠、商家购物折扣和实物兑换等激励,将志愿服务从B2C推广到C2C,打造全省半径最大、质量最优、品类最全,从提供服务到社会回馈的激励闭环,构建人人互助的公益爱心生态。 结合物联网,志愿者用手机动态二维码的方式享受一系列生活便利。团区委与区城管局、西湖城投集团等相关职能部门合作,对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完成一定时数的志愿者,即可用公益积分享受路边包月停车优先、公共地下停车场收费抵扣等福利;与杭州银行合作,开通青年志愿积分贷,在西湖区范围内满足相应年龄规定且服务积分达300分以上的优秀志愿者,就能轻松享受优惠贷款利息及上门办理等服务。同时,团区委与交警、城管等执法部门合作,探索打造失信修复模式,研究制定以参加志愿服务等形式减免交警和城管违章罚分的相关细则和程序开发。 西湖区积极鼓励辖区城市综合体、酒店、连锁超市、沿街商铺等商家加入西湖区“志·汇”益商联盟,并统一在商超入口处悬挂“志·汇”益商联盟的标识。志愿者只要出示服务积分动态二维码,即可享受相应折扣,进一步将公益积分在志愿群体和机构间流通。目前有200家首批商户加入联盟。 志愿者通过“志愿汇”平台可在线选择兑换积分,可以享受西溪湿地门票、浙江医院健康体检、公益电影票等数字化礼遇。同时团区委计划在辖区志愿服务微笑亭、行政服务中心等便民场所首批放置若干台西湖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志愿者只需在机器上扫描服务二维码,即可用积分兑换矿泉水、雨伞等便民实物,让爱心的价值在社会中不断传递。 项目化服务平台打造3.0版外延 以提升志愿服务助力社会治理水平为命题,对标市域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难点热点,西湖区创新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全面升级全区志愿服务项目,推陈出新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化服务平台,推动西湖区志愿服务项目向“精多专细”四个维度纵深发展。 志愿服务项目精品化。启动西湖区志愿服务项目“百雁”计划,面向全区广泛征集志愿服务项目,发布全新志愿服务项目名录,建立西湖区志愿服务项目库,通过综合评比、专家评审、群众评议,提升打造数个具有西湖特色、契合群众需求的“头雁”项目,从而带动镇街乃至村社上百个志愿服务项目全面参与创新社会治理。 志愿服务项目多元化。充分发挥共青团引导青年和贴近青年的特点,优化辖区内现有的志愿服务青年突击队,坚持问题导向群众导向,重点围绕幸福西湖、平安西湖、美丽西湖三大行动,推进“一队一特色”工作稳步开展,提升青年志愿者队伍的服务水平。此外,更广泛更深入地促进部门间志愿服务资源的融合,力求“内容有延伸,服务再升级”,从阵地打造,队伍架构,项目实施等各方面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真正联动全区,服务全民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比如,既有联合政法委招募平安巡防志愿者、联合机关党工委招募文明劝导志愿者的传统项目,也有联合西溪谷管委会打造西湖“志·汇”客厅的创新项目。 志愿服务项目专业化。一是形象专业化。计划在全区范围内统一志愿服务标识,邀请形象阳光向上的青年标兵担任西湖区志愿服务大使,整合各单位各层级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统一服务形象、统一服务颜色,提升西湖区志愿者的专业性和认同感。二是合作专业化。全面推进校地合作,与辖区六大高校共建校地志愿服务联盟,推动专业对口的高校志愿者点对点服务有需求的社区和基层群众。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专业化和常态化的服务优势,在青少年服务、垃圾分类、食品安全等各个相对专业领域全方位开展志愿服务。三是服务专业化。深层次、专业化推进幸福西湖、平安西湖、美丽西湖专项志愿服务行动。依靠高校心理学、社会学等爱心师生及专业公益组织力量,开展组建关爱重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志愿者队伍;与高校护工相关专业、公益组织合作在各社区开展关爱老人志愿服务;联合浙江大学生仪学院、各镇街工疗站常态化开展助残志愿服务;以团属各单位团员青年及领袖学院学员作为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志愿者,开展最多跑一次“西小二”专项志愿服务;成立西湖区绿色公益青年联盟,启动“新青年号”专列计划,广泛动员各类青年群体加入到垃圾分类宣传志愿服务中来。 志愿服务项目颗粒化。以被确定为浙江省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专项行动首批试点县(市、区)为契机,在全区范围内集中梳理志愿服务资源,向各个社区征集“颗粒化项目”需求清单,确保每个社区清单上每项需求都能通过各级志愿服务完成“清”单。在全区每个社区搭建“志·汇小屋”,以“志·汇小屋”为中心,广泛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开展符合社区群众需求的各类志愿服务项目,把每个“志·汇小屋”打造成独具特色,贴近生活的“盆景”,继而以点带面,真正做到志愿服务资源和力量“双下沉”,实现由“盆景”到“风景”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