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文明杭州
 
一次灵魂的洗礼——报告会成员、本报记者讲述时代楷模陈立群的故事
2019-11-19 08:49

“5场陈立群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下来,作为报告团成员之一,我深深地觉得,这是一次充满感动、直击心灵的职业经历,是我十分宝贵、值得珍藏的人生经历。”

——杭州日报记者 郑莉娜

我是一名记者,是陈立群事迹的旁观者、记录者、思考者,也有幸成为了陈立群先进事迹报告会的讲述者。

从2017年开始,我多次去台江采访陈立群校长,并通过杭州日报的全媒体平台,发出了2万多字的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一次次采访,我看到了陈校长支教3年零8个月的苦乐酸甜;一次次感悟,让我更体会到了平凡英雄背后的初心伟力所在。时代楷模是什么?我觉得它没有一个固定的形象和标准,但它一定有一种让我们血脉偾张的气概,让我们心潮澎湃的情怀。

平淡中彰显真情

报告会的讲述人共4位。陈立群本人,陈立群的学生,陈立群的同事,还有我。

每位报告人身份不同,感受不同,讲述的内容也不同,从而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现陈立群的先进事迹。

在报告词的准备中,我一直避免用悲情烘托高大、用苦难催生感动,而是注重在平淡中彰显真情。比如,在台江民中,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孩子占半数以上,陈立群经常要走村入户进行家访。而台江县境内崇山峻岭,车辆经过之处,往往旁边就是万丈悬崖,有些地方甚至需要坐船、步行。在报告中,我就着重讲了一条山路。“窄窄的道路只能勉强通过一辆车,每转个弯,都要小心翼翼倒车好几次,才过得去。”“更艰难的是,我们走的山路时不时会遇到塌方。有时候,坍塌下来的石头挡住了路,过不去,还得下车搬石头。这山路比孩子还任性,每天都在变化,每天都是新的。”

山路如此险峻难走,陈校长却在三年多里走了近6万公里!

我只希冀,用这样的叙述,将原本平面的文字,化作立体的画面,使听众把自己也融入情境之中,痛其所痛、感其所感。

大爱最令人动容

爱有许多种,大爱最令人动容。报告团成员们讲述了一个个故事、一段段过往,展现出了陈校长的无私大爱。

第二届宏志班学生陈凌群说:“第一次见到陈校长的时候,记得当时15岁的我穿的是一身别人送的旧衣服,和我的年龄很不搭。来到校长办公室,我很局促不安,没敢正眼看他。没想到陈校长非常亲和,他站起身走到我面前,蹲下来对我说:‘孩子,家庭贫困不是你的错,你无法选择父母,但是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我不会让你辍学,长河高中就是你的新家,我向你保证,在这里没有人会看不起你,只要好好读书,将来你一定会有出息!’”陈凌群说的故事感动了现场很多人,有的人捂住了脸、泣不成声,有的人抬起了头、望向别处,拼命抿着嘴,不断用手抹去眼角溢出的泪。

有苦难也就有希望。在报告中,我引用了台江民中学生给陈立群老师写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现在,有请,最有气质、最具内涵、最帅气的陈立群校长上台领奖,我将为他颁发奖品,奖品为鲜花一朵。”我觉得,写信的学生感受到了陈校长的爱,也就学会了表达爱。因为有了爱,这些大山的孩子,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就能体察八百里加急、家书抵万金的路有多远、水有多长,体察“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壮怀激烈,体察“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快乐。

在感动中获得深深教益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通过一次次的深入采访,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陈立群校长作为一位赤诚爱国者、一位纯粹的知识分子的那颗初心,让我知道了我们国家还有这样一群人,还有这样一种精神在支撑着我们不断前进,我内心涌起的是一种绵延不绝的澎湃感动。

在杭州师范大学作报告时,不少学生都说要以陈校长为榜样,未来做个好老师。陈立群不仅为共产党员竖起了一面旗帜、一个标杆,更令大家在感动、体悟、敬仰中获得深深教益。

通过对陈立群校长的采访和参与报告会,我也认识到,新闻记者手握的那支“笔”是多么重要,只有离得足够近,才能感知得足够真;只有怀着真心,才能收获真情。如果记者忠实于真实、美和善良,那就拥有了强大的聚合力和影响力。我们应当重新认知主流媒体始终应该高扬并守望的价值。

我知道,奔赴新闻现场,记录伟大时代,记录先进典型,过去是,现在是,未来也一定是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郑莉娜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幸福村里的“幸福经”
· 市领导接待群众来访
· 城市大脑“双月攻坚”成果发布暨下半年工作推进部署会举行
· “亲清在线”平台全功能揭开真容
· 杭州蓄力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
· 下城区助力贫困山区女性自强奋进
· 杭州市代表团赴恩施州落实扶贫协作工作
· “大下姜” 生长记
· 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 “闭关”七年,杭州南站澎湃归来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明年竣工
爱你久久共迎百年
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