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文明杭州
 
最平常的一举一动 都是最暖心的关爱与自觉
2019-11-27 09:45

image.png

近20年间,杭州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杭州人的出行方式日益多元化。特别是2012年地铁1号线开通后,杭州的地铁网络不断丰满,成为市民出行的新选择。

如果说当下的杭州,地铁是公共交通的主动脉,那么,公交就是毛细血管。从钱塘江畔到宝石山脚,从人头攒动的延安路到青峰翠鸟的龙井村,杭州的道路上几乎都印着公交车的车辙。公交车,最“年长”最质朴的公共交通工具,伴随着一代代杭州人的成长,也见证了城市面貌和文明程度的提升。

说起杭州公交文明出行,人们首先想起的便是闻名全国的“礼让斑马线”。杭州公交于2005年率先倡导的这一交通文明举措,如今已成为全体杭州司机的自觉行为。之后,排队上车、博爱专座、“文明向前,择座向后”等文明举措和倡议不断出现在杭州各条公交线路上,一辆辆公交车成了一块块流动的城市文明橱窗。

这一块块橱窗里究竟展陈着怎样的故事?我们找了一辆公交车,听普通乘客讲述他们眼中的暖心小事。

滨盛公交站 这辆公交车,打扮得不一般

11月25日早上8点,滨盛公交站,李则红师傅驾驶的13路公交车准时发车。这天是星期一,气温比上周末降了一个台阶,本就繁忙的早高峰被寒气侵袭,显得有些“僵硬”。

“哦哟,扶手又穿上‘毛线衣’了啊?是不是你新织的啊?”一位头发全白、声音洪亮的大爷上车后,一眼看到了包裹在车厢内扶手上的毛线套子,赶紧伸手摸了一把,“哎呀,蛮暖和的。”

大爷姓王,年逾八旬,是13路公交车的常客,认识李则红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他对李则红给扶手穿“毛衣”的事情记忆犹新。去年11月,李则红下班后坐公交车回家,由于当时天气已经冷下来,她发现许多乘客都不愿扶冰冷的扶手,觉得这样很不安全,万一遇到急刹车,没站稳的乘客怕是要摔跤。恰好那些天李则红的婆婆在家织毛衣,剩了半公斤多的毛线,李则红就把自己想给车厢扶手织毛衣的点子告诉了婆婆。婆媳俩一拍即合,一起忙活了好几天,终于给车上22处扶手都穿上了“毛衣”。

今年,李则红又给自己驾驶的公交车打扮上了。她织好了新的“毛衣”,给扶手“穿”上,并在车厢里加了不少点缀——座椅背后有“养生经”,车顶和较高的扶手上有人造花草和动物玩偶,车窗上有“西湖十景”的介绍,车后排的厢体上还有卡通贴画,整个车厢妙趣横生。“这一看就是精心布置的,很温馨。”王大爷夸赞道。

通江桥站

让座这件事,其实是双向的

公交车过钱塘江后,沿着钱江路、姚江路、秋涛路向东绕了一个大弯,之后重新折向北面,从江城路转入中河南路。通江桥站是这趟车的第十站,在这里,3位奶奶结伴上了车。

“大姐,这里有个位子,你来坐啊。”一位奶奶招呼另一位奶奶道。

“我不坐了,我筋骨蛮好,小兰不是脚痛吗?让她坐好了。”被招呼的那位奶奶把她口中的“小兰”拉到了座位上。

其他乘客见3位奶奶互相让座,纷纷起身,给她们让出座位。没想到,奶奶们并不“领情”。“你们自己坐,我们没事情的。”给同伴让座的那位奶奶说道,“不要看我年纪大,身体好着呢,站一会没问题。你们坐,年轻人上班多少辛苦啊……”

这3位奶奶是相识几十年的闺蜜,给同伴让座的奶奶姓吴,今年80岁了,另外两位奶奶分别是鲁奶奶和兰奶奶,也都73岁了。小时候,她们在同一个墙门里生活,长大后,又进入同一个单位上班。后来,因为杭州老城区拆迁改造,她们才分开了,分别住到了上城区、西湖区、拱墅区。退休后,这3个老姐妹又走到了一起,经常相约一起走路、锻炼。时间长了,她们形成了习惯,每天早上8点半,要一起坐公交车绕主城区逛一圈再各自回家。十几年下来,她们不知不觉成了杭州主城区公交线路的“活地图”,而公交文明的不断提升,她们也看在眼里。

“每次我们一上车,总会有年轻人主动站起来给我们让座,我们真的不好意思,让他们坐下,他们都不肯。”吴奶奶说,后来,为了不和年轻人“抢座”,她们还特意选择避开上班高峰期出门,“小年轻工作不容易,我们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伢儿,会心疼的。”

鼓楼站

保持车厢整洁无异味

每个人都在接力

通江桥站再往前,便是鼓楼站。车门一开,陈女士急匆匆地下了车,刚踏上地面,便忙不迭地拿出挎包里的早点,咬上一口。

其实,陈女士的这份早点已经藏了好久。陈女士的单位在鼓楼附近,她每天都是算好时间,准时坐上公交车赶去单位。当天,她出门有些晚,匆匆赶到公交站台时,手里的饭团才吃了一半。“实在来不及在家里吃了,路上匆忙咬了几口,只好等下了车再继续吃。”陈女士说,她怕饭团包得不严实会散发出异味,特意在饭团外套了3个保鲜袋,还把袋口扎得紧紧的,“没人在公交车上吃东西的,我怕饭团的味道影响别人,多套几个袋子,别人就闻不到了。”

会散发异味的不仅是食物,还有其他因为意外留在车厢里的东西。乘客郑永胜说,他一直忘不了3个月前亲眼看到的一件小事。那天,他坐公交车回家,坐在他身边的一个小朋友晕车了,孩子的父亲便一直抚着孩子的背,安慰道:“再忍忍,我们马上到了。”

“爸爸,我想吐……”孩子难受地说。做父亲的一听,立即将孩子带离座位,站到车后门口:“马上下车了,下车就好了……”

可是,还没等车停稳,孩子便“哇”的一声,呕吐起来。呕吐物落在车后门边,脏了一片地面。郑永胜说,他当时以为车门一开,那位父亲便会立即带孩子下车,可当车门真的打开后,眼前的一幕令他吃惊。

原来,那位父亲没有下车,而是蹲下身来,开始徒手清理地上的呕吐物。一旁的乘客见状,纷纷拿出随身携带的纸巾和湿巾,递到那位父亲面前。“车厢里没人说话,只听到那位父亲一边道歉又一边道谢,大家仿佛在默默地完成一场‘清洁接力’。”郑永胜回忆道。

这场“清洁接力”让从外地来杭工作的郑永胜印象深刻。“我来杭州还不到一年,类似的暖心事我却碰到不少,我感觉自己真没来错地方。”他说。

海洋二所站

这样的公交车

大家都喜欢坐吧?

13路公交车的线路很长,沿着中河路一直向北,转凤起路,进入延安路,在武林广场前折向西,再经莫干山路、文三路,最后右转到保俶北路。

“各位乘客,终点站到了,请检查是否有物品遗漏。”海洋二所站到了,一路上几乎没说过话的李则红终于从驾驶座上站了起来,提醒乘客们别落下随身物品。这时,我们终于看清,这位公交车女驾驶员个头不高,脸上红扑扑的,精神状态特别好。

一路上,李则红专注于开车,加上早高峰路面嘈杂,我们与乘客的对话,她并没有听清。趁着乘客们有序下车的空当,她走到我们身边,笑着轻声问了一句:“大家都还喜欢坐我的车吧?”

喜不喜欢?我们好像没有问乘客这个问题。不过,乘客们一举一动和他们亲历的故事,不就是最好的答案吗?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通讯员 诸杰 胡国芬 记者 王艳颖 文 邱泽楷 摄 编辑:郑海云
 
动态信息 更多 >
· 幸福村里的“幸福经”
· 市领导接待群众来访
· 城市大脑“双月攻坚”成果发布暨下半年工作推进部署会举行
· “亲清在线”平台全功能揭开真容
· 杭州蓄力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
· 下城区助力贫困山区女性自强奋进
· 杭州市代表团赴恩施州落实扶贫协作工作
· “大下姜” 生长记
· 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 “闭关”七年,杭州南站澎湃归来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明年竣工
爱你久久共迎百年
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