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会不会开跨市地铁前往上海、宁波等城市?

2024-08-02 16:04:51

前不久,重庆地铁的“背篓专线”在网络上走红。每天清晨,很多背着背篓的乘客会从郊区坐地铁进城,背篓里装满新鲜蔬菜进城售卖。这样的场景出现在现代化的地铁列车里,可能有人感到略显突兀,但更多人认为,这个画面温馨和谐,承载了真实亲切的人间烟火气。

其实在杭州,也有一条类似的线路——“艮山门东至盐仓专线”,它是一条跨市运营的公交线,往返于杭州市中心的艮山门东站与海宁境内的盐仓,每天有大量沿线乘客会挑着菜篮乘车,前往杭州城里售卖,老乘客们都打趣这是一条“卖菜专线”。

“卖菜专线”开通于上世纪70年代初,也是杭州市区目前正在运营的十余条跨市公交线路中,历史最悠久的一条。

“坐着公交车去隔壁城市”,这件事情听起来比较稀奇,其实早在50多年前,这就是一些杭州人,以及线路周边城市居民的生活日常。

盐仓到艮山门的“卖菜专线” 

头班车里摆满菜篮

海宁许村的阿英就是其中之一。从1994年开始,她接下了母亲的扁担和菜篮,挑着菜篮,坐“卖菜专线”到杭州城里卖菜,一坐就是30年。如今,她在杭州城里已买了两套房,但依然是这条公交线的常客。

清晨4点多,阿英起床了。洗漱后,她来到离家不远的菜地收菜,拿回家清洗好,再拿上自家母鸡下的蛋,全部装到4个巨大的菜篮里,用一根扁担挑起,走出了家门。

穿过一条小路,再走一个上坡,就到了塘桥公交站,这时差不多是5点30分,天空已经大亮。几分钟后,一辆盐仓到艮山门的公交车进站了,阿英从后门将菜篮挑上车,放到车厢中部,再去前门处刷公交卡,票价4元。

而此时的车厢里,已经摆满了菜篮子。

“哟,今天还带了鸡蛋啊,是刚刚生好摸出来的咯?”“是的咯,早上看到几只母鸡又下蛋了……家里吃不完,我拿一些去卖,还有一些给儿子儿媳送过去。”一上车,阿英就和同车的阿姨、大伯们聊了起来。

“他们也都是坐车去卖菜的,为了早点赶到杭州城里去卖,我们一般都会赶这个头班车,时间长了大家熟悉了,都是朋友了。”阿英告诉在车上会合的快报记者。

坐了30年“卖菜专线”

在杭州城里买下两套房

这时,坐在阿英身后的一位阿姨戳了戳她,笑着说:“你怎么不叫老公开车送你去卖菜,卖了这么多年菜,总要享享福。”阿英马上摇了摇手:“不要不要,菜市场那里停车都没地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停车位,停车费一下子要付好几十块,算上油钱,我卖点菜都要亏本了,肯定是坐公交车划算。”

阿英又对记者说:“以前我们家里穷,是村里的贫困户,卖菜卖了这么多年,家庭条件才好起来。现在我们还是节约的,一个是养成习惯了,另一个是也要为今后的生活留点余地。”

阿英的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妈妈就是靠种菜、卖菜,拉扯三个孩子长大。后来妈妈干不动了,她接过了妈妈的扁担和菜篮,继续卖菜养家。“艮山门东至盐仓专线”是她卖菜生涯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这个公交车以前叫523路,我妈妈更习惯叫它23路,以前我们许村人去杭州,就是坐这个公交车的,我们家里条件能够一步步好起来,这条线路也帮了大忙”。

起初,阿英在运河边摆摊,后来朝晖路新农贸市场建成,已经有了一些积蓄的她,在市场里租了摊位,收入越来越好,还在村里造了新房子。2003年,她又在杭州城的闸弄口这里买了一套二手房,把儿子送进了杭州城里上学。2019年,她又在杭州的艮北新城买了一套新房,现在是儿子一家住在里面。

“想都不敢想,以前我们是村里最穷的几户之一,现在在杭州也有两套房子了。我们就是坐着这条‘卖菜专线’富起来的,有很多人劝我不要再卖菜了,住到杭州去享福,我想那也会无聊的,还是卖菜比较有意思,我也有成就感。”说着说着,阿英又笑了起来。

开头班车的驾驶员

前一晚要住在车站宿舍

大约一个半小时后,公交车到达终点站艮山门东站,驾驶员豆战武师傅将车停好后,去站房里休息。

因为要开头班车,所以他前一晚住在海宁那边的首末站盐仓开发区站。车站里设有集体宿舍,为保障头班车准时发车,开这个班次的驾驶员要求前一晚住集体宿舍,不能回家睡觉,从线路开通至今,一直如此。

豆师傅说:“这条线路算是历史悠久的,一直走的是翁金线,也就是最早的沪杭公路,终点站在海宁袁家坝,后来又延伸到了盐仓。比杭州市内的三堡、五堡、周浦等地通公交车的时间还要早,我车上很多乘客可以说都是从小坐到老的。”

翻阅史料,从杭州到海宁的这条公交线路,开通于1971年,当时线路号为23路,是杭州第一条跨市运营的公交线路,往返于葵巷和海宁袁家坝,途经当时的五七干校等地,是特殊年代为解决通勤需求而开通的一条线路。

随着时代的发展,乘坐这条跨市公交线的乘客群体,也发生了变化。改革开放之后,这条线路逐渐成了“卖菜专线”,像阿英这样的沿途乘客,会挑着菜篮坐这辆公交车去杭州城里卖菜,甚至有的乘客在车厢里就卖起了菜。卖完菜之后,他们的菜篮里又会装着在杭州城里买的时髦商品,坐车回家。

进入21世纪,杭州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翁金线沿线不少村庄办起了服装厂、纺织厂等工厂,很多在杭州工作的外地人,也选择在房租相对便宜的海宁租房。这条公交线路就更热闹了,除了菜农,杭州和海宁两地的“跨市通勤族”们,都会乘坐这条公交线,车厢里经常满满当当。

“我觉得我们这条跨市公交线路,是杭州人情味最浓的公交线之一,车上的乘客都很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经常听到大家在车厢里聊天,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各种人生经历。我开这条线路也觉得特别亲切和温暖。”豆师傅还跟我们探讨,“是不是经常需要跨市坐车的这些人,会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

不无道理,我们一路上看到多位乘客热络地聊天,有的聊在杭州的工作,有的聊婆媳关系,还有一位大叔分享了女儿刚刚考上同济大学的喜悦。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黄煜轩 通讯员 童玉峰 谢鑫 编辑:程慧雨
杭州宣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