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最有条件率先实现现代化、最有条件实现区域一体化。
余杭东中西三面向内无缝连接主城区,向外接壤嘉兴、湖州,依托高铁高速路网直通沪苏皖,是杭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天然桥头堡。 而余杭街道,位于京杭运河最南端,西倚天目山,南濒钱塘江,未来科技城与青山湖科技城东西拱卫,城西科创大走廊贯穿其中,融入主城半小时交通圈。这里既是我省唯一的双千年古镇,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在创业创新时代,更是搭载上了最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列车,之江实验室、菜鸟网络总部、人工智能小镇、5G创新园相继在此落户。作为创新活力之地、山清水秀之地、人文荟萃之地、安居乐业之地,余杭街道正处在奋力开创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新局面的历史新方位,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形成了历史性交汇。 注重“颜值”与“内涵” 展现“美丽余杭”新品质 如今,在余杭街道逛一逛就会发现:以前路上常见的违章乱停的车辆减少了;一张张铺在城市上空的“蜘蛛网"清扫干净了;乱糟糟的马路菜场整治一新,成为居民家门口的步行道。余杭街道这个双千年古镇正借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华丽转身。 “我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以前家门口出去,车乱停、摊乱摆、线乱拉……现在这么一整治,完全变样了。”居民潘红叶切身体会到了小城镇整治的好处:“不但把我们的老房子立面搞干净了,门口的道路也不挤了。听说家附近马上还有个公园要完工了,有空的时候,就可以带着我孙子去散步咯!” 今年以来,余杭街道加快小城镇整治的步伐,共完成拆除违建1835宗、面积7.6万平方米;改造更新禹航路、联兴路等18条主干线,总计完成立面改造7.4万平方米;盘活利用老城区零星空间70余亩,新建提升停车场10个,新增车位1760个,新建开放式公园绿地11个,余杭街道的“颜值”显著提升,并成为省级样板。 余杭街道,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作为我省唯一一个“双千年古镇”,有着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在创业创新时代,更是搭载上了最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列车,之江实验室、菜鸟网络、人工智能小镇相继在此落户。在“新”与“旧”的传承交替中,余杭街道的小城镇整治在传承中腾飞,除了“颜值”,更注重“内涵”。 新建的凤凰山休闲公园便是余杭街道在小城镇整治中体现“历史文化”的重点项目之一,该公园位于02 省道(天目山路)以北、环湖东路以东、城南路以南、禹航路以西,占地总面积约为372655平方米,计划打造以游览、健身运动、儿童活动等满足日常邻里生活的休闲活动公园。在公园建设和直街区块改造中,街道将致力推动整治工作与文化遗存相融合,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余杭街道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 “我们在整治中致力走出一条传承古韵的特色整治之路,凸显双千年古镇的个性与亮点。”余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小城镇环境整治到位了,美丽乡村当然也不能落后。青山绿水、阡陌交通、土墙柴扉、云林小屋……街道围绕道路建设、绿化建设、景观节点、村容风貌整治、庭院美丽、景区村落创建、配套设施改造等,在苕溪以北全面实施美丽乡村精品村创建,大力推进农村美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苕溪以北8个美丽乡村创建村共计拆除农业生产大棚约1100亩,土地整体流转约2.5万亩,完成农村公厕新建及提升改造39座。此外,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主打特色的“永安稻香小镇”今年也脱颖而出,为苕溪以北的产业升级发展提供新引擎。 立足“产业”与“创新” 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最优发展环境 因势而谋,全链创新——这是近年来余杭街道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鲜明特色。街道坚持高站位、全局性谋划,坚持打造未来产业引领区,激发产业链条新活力,不断厚植地处未来科技城“一城三中心”重要节点和城西科创大走廊“咽喉”的区位优势,深抓细做“三服务”,全力打造创新活力新城。 “我们公司对电力要求比较高,需要电力设施达到1200kvA。”宽腾(杭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杭州项目负责人王刚说,“这个要求可能比较特殊,前不久我们还担心,或许会因此不能落户到余杭街道,毕竟我们还蛮看好这里的发展环境的,没想到现在这个难题政府一下就帮我们解决了!” 更换导线、安装新的变压器……经过一个多月的整改,未来科技城产业化示范园区内的电力设施顺利升级到了1200kvA,完美“应答”了相关企业的诉求。 未来科技城产业化示范园位于余杭街道义桥工业园,于2018年底挂牌成立,该产业化示范园毗邻未来科技城核心区,是未来科技城项目和人才溢出的重要承载地,瞄准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领域企业打造其专属的产业化空间,致力于成为城西科创大走廊上“孵化—加速—产业化”链条的重要一环。 毫无疑问,义桥工业园对于余杭街道响应全余杭“全国数字经济先行区”建设、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数字化“三化融合”,将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今年以来,余杭街道精准发力,厚植创新发展沃土。加快建立与未来科技城产业承接联席会议制度,持续打造义桥产业化示范园区、飞华鲲鹏产业园。 作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最具创新活力、最具创业动力、最具发展潜力的板块之一,余杭街道还不断优化创业创新生态,抓政策落地,改善政府服务环境,切实提高企业获得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小镇人才集聚效应和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基层延伸。深化“三服务”工作,完善生活配套型服务清单,在人才落户、子女就学、补助申请等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当好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 “这些年,随着人工智能小镇、菜鸟网络总部、之江实验室、南湖创新小镇等重大项目的落地建设,余杭街道将切实扛起推进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属地责任,在“三城一区一带”的布局和城西腾飞的格局中,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要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腾出产业空间,完善城市功能,不断健全创新生态体系,以产城人融合发展全力助推城西腾飞!”余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坚持“宜居”与“宜学” 谱写“幸福民生”新篇章 民生大于天,民心重如地。余杭街道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民生先动,通过一项项惠民举措,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幸福生活。 “一二楼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大大地方便了我们这些退休老人,我们可以在这里吃饭、打牌、听戏、写书法……而且每月还为我们老年人提供免费修脚、理发服务。”陆爷爷每天中午都会在余杭街道市民客厅就餐,可谓是市民客厅的“忠实粉丝”。 市民客厅自2018年8月启动运营至今已有一年时间,在这一年内,累计人流量达10万余人次,获得了居民群众的广泛欢迎和频频点赞。市民客厅最大限度上整合区域资源,拓展社区服务功能,链接社会组织、学校、银行等资源,合力开展涵盖“老、中、青、幼”全人群的大型活动、便民服务活动、主题活动等各类互动活动。 而医疗保障方面,新改扩建的余杭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楼于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并与浙医一院建立合作联盟,年门诊量可达100万人次;16个村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均实现与相关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街道级养老服务中心已建成并试运营,2019年已经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5148人,10类重点人群24081人,重点人群覆盖率72.64%。 生活配套方面,余杭万达广场已于今年8月开门纳客,成为余杭街道辖区又一标志性坐标。 民生安置方面,禹丰嘉苑、南湖景秀湾两个农民多高层公寓已投入使用,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实施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建设杭临轻轨, 5号线西延至“老余杭”,绕城西复线也将于2020年年底通车。 近年来余杭街道更是大力推进教育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名优教师,合力拓展提升教育资源,努力擦亮“学在老余杭”教育金名片,奋力打造美好教育样板地。 2019年是余杭街道教育项目建设推进年。为缓解教育资源紧缺压力,街道办事处专门成立教育项目推进工作小组,共实施在建待建教育项目9个,总投入约12亿元,按建设进度项目呈“2+4+3”三个层级分布。其中,太炎小学扩建,凤凰小学(城东校区)二期扩建,余杭街道第三幼儿园、第四幼儿园已开工建设。太炎中学扩建、洪桐幼儿园、西溪九年一贯制学校已开展前期方案设计工作。南湖幼儿园尚艺分园已圆满地完成建设装修任务。 而位于余杭万达广场北侧的杭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也在紧锣密鼓施工之中,预计明年秋季就会投入使用,迎来首届学生。该校是继学军中学海创园分校和人大附中附属学校之后,余杭街道再次引入的高端教育资源,以满足差异化教育需求,极大提升街道整体办学品质。 余杭街道,这座因夏禹治水舍航登陆而得名的双千年古镇,在风雨激荡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今后,街道将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建设和各项中心工作推进为契机,紧紧围绕“历史文化名镇、创新活力新城、美丽城镇样板”的目标定位和历史担当,高质量推进全域发展,不断打响老余杭品牌,展现老余杭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