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的农家屋与废弃的旧厂房,经改造后焕然一新,代入木匠、篾匠、造纸匠、泥瓦匠、馒头师傅等量身定制的乡村“角色”,让孩子们以“小小村民”的身份向“村民老师”讨教蔬菜、水稻种植经验,学习传统工匠技艺,体验真实而美好的乡村职业场景。 前不久,作为杭州首个乡村版青少年职业体验馆,嘟嘟村乡村研学营地项目竣工,这是富阳区洞桥镇在传统研学、农事体验旅游项目的基础上,结合新劳动教育,创新打造的升级版乡村研学项目。 近年来,杭州(国际)青少年洞桥营地、少年军(富阳)国防教育训练营地、野生君山乡研学项目等十余个研学营地(项目)相继落户洞桥镇,围绕“营地+”展开研学旅游新实践,成为当地乡村文旅振兴的核心引擎,带动民宿、餐饮、山货等市场主体共同发展,在青山绿水间织出了一条营地经济的“共富链”。 营地遍地开花 处处都是研学课堂 走进洞桥,你就会发现“营地之乡”绝非虚名。最早入驻洞桥镇的杭州青少年(洞桥)国际营地依然是流量担当,野生君山乡营地、少年军(富阳)国防教育训练营地等后起之秀,各有所长,潜力无限。这里的每一个营地都有着不一样的定位,也有着不一样的精彩课程。 野生君山乡营地位于贤德村,由乡村废弃多年的小学改造而来,洁净宽敞的庭院里,可以见到蒸笼、石磨等各种农具,教室里的长桌上,展示着各式植物标本。 “我们的口号是‘陪你一起野蛮生长’。” “野生君”联合创始人、运营负责人张张禾子介绍,营地主打“自然教育”和“新劳动教育”,与校园里的课程安排不同,营地研学教育课程以“金木水火土”为主题,分别代表财商教育学科、动植物学科、艺术学科、户外自然学科、农事学科等。其中,打麻糍、种水稻、挖土豆等农事学科,是城市孩子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乡村的自然环境就是最好的教育资源,老师会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认识各色植物,观察各种昆虫,观测小溪的水质,还会教孩子们做状元馒头、磨手工豆腐,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非遗手工和特色美食。”张张禾子说,开营以来,“野生君”已带领超过2万名少年儿童参与丰富的营地活动。 与“野生君”的自然田园风不同,位于三溪村的少年军(富阳)国防教育训练营地是另外一番景象。孩子们身着统一的训练服,在训练场上摸爬滚打,走队列,练军体拳,在教官的带领下,认识各种轻武器,体验坦克、装甲车、军舰,还开展紧张刺激的障碍赛、手榴弹投掷、真人CS情景对抗赛等等。创始人朱涛透露,“少年军”主打国防军事教育,与洞桥镇的其他营地是一种差异化的运营模式,今年以来接待游客超过7万人次。 据了解,未来还将有更多营地聚集洞桥,淘宝村播学院将打造小主播研学营地,碧东山村将打造一个新的康养营地……营地在这里遍地开花。 打造营地“共富链” “村民老师”随时开课 这些扎根在乡村的营地,充分汲取乡村资源的同时,也带动了民宿、旅游、农产品销售等业态的发展,刺激乡村改进传统生产模式、提升附加值。 营地火起来了,游客多起来了,怎样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为村民实实在在增收?面对新的问题,洞桥进行了大胆探索。 2019年,洞桥镇各类营地联合民宿、餐饮、电商、特色农业产业组成“营地之乡产业联盟”,凭借“营地+”的创新经济模式,打造出一条营地经济“共富链”——营地之间要有互动,当地村民更要加盟。 “每逢旺季前,我们各个营地都会进行联合营销及宣传,让营销效果更好;还推出营地+民宿体验、营地+采摘游等多种模式,把营地变成民宿、农户的后花园;运营‘营地+农事’体验模式的过程中,我们培育了众多‘村民老师’,将营地扩展到村民家中,带动村民共同富裕。”少年军营地创始人朱涛,现在也是营地之乡产业联盟负责人,他认为“营地+”是一种抱团发展模式,营地、民宿、采摘基地等相关产业互相协作,营地与村民的关系也更紧密、更融洽。 朱涛拿“营地+农事体验”模式举例。村民与营地合作后,经过培训后的村民担任“村民老师”,他们指导孩子们在田地里干农活,会得到补贴;招待孩子在农舍吃饭,则有餐饮收入。粗略估算,同样一亩稻田,按照这一模式运营,产值可以增加20多倍。 眼下的洞桥镇,相当一部分“村民老师”已上岗“教学”,他们带着学生上山识草、下地种田,春天播种、秋田收割,按照四季交替、遵循自然的农耕之道,用乡村农民真切、朴素的世界观,把农耕文化的种子植入孩子们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