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杭州宣传网>文明杭州
 
文明是这座城市的骄傲
2019-12-19 09:12

江干区:风雅钱江 蕙美江干 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文化乐园

综述

江干区作为拥江发展的中心区,在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过程中,坚持文化自信,抢抓机遇,率先扛起钱塘江文化建设的大旗,积极探索文化传承、发展之路,连续举办三届钱塘江文化节,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成果。以“把钱塘江文化打造成为老百姓可以享受的文化,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高雅艺术深植民间、普惠群众,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不断提升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为根本目的,创新实施“风雅钱江―‘精品文化在民间’系列活动”年均举办 “五进五送” “文化走亲”、文化消费惠民、文化巡演等文化惠民活动2000余场,创设“蕙美江干”基层文化服务平台,打造社区文化家园近50家,让群众共享更快捷、更智能的文化服务。

下一步,江干将深化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融合打造活动载体,统筹整合文化资源,推进菜单式服务项目,形成常态化活动机制,以文化文艺活动传播文明生活的理念,提升城区居民的人文品位和文明素养。

运新社区文化家园:四季“韵和” 惠民的文化矩阵

“韵和”还是“运河”?是的,没有猜错,提炼“韵和”这两个字与运河的确有关系,主要是地处环境的特殊因素,源于运河的二号港河流经运新花苑,如同人身上的血管,有了水,让整个小区都有了脉搏和心跳,让整个社区都充满着源源不断的活力,留下了两旁绿意盎然的植物,还有停在岸边栏杆上专注于河面动静的白鹭,给了居民美好的体验。而且居住在这里的居民文化程度相对较高,他们对文化的需要更为强烈,渐渐地,“韵和”文化品牌就在这里生根发芽。

78岁的朱逸培老师,曾经是一名国家级的裁判,退休后,他热衷书法绘画,在2010年与社区一同创办了“江畔书画院”,随着良好口碑的建立,书画院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在2016年被授予“杭州美术家协会文化惠民点”,课程也从不分类的书画课到精细化的花鸟绘画班、山水国画班、书法班以及篆刻班。本着“惠民、利民、乐民”的原则,江畔书画院与摄影沙龙文化团队在每年年底都会举办一场大型的“送福送画送春联 翰墨文化过大年”,不仅邀请杭州市的书画名家,更重要的是还邀请社区的居民参加。一边展览书画和摄影作品,一边将春联和福字送给居民,熏陶了居民的文化鉴赏能力,增强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同时也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品质生活。除了书画院,社区还有快乐之声合唱队、舞蹈队、排舞队、手工坊、老年电大、摄影沙龙、乒乓球队和篮球队等其他7支文体团队,与吸纳党员、离退休人员以及文化骨干的社区银龄管家志愿服务工作室相交叉相互补,形成文化矩阵,不断充实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随着社区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求知求学需求,社区开始积极探索多样的老年教育服务形式,在2018年,以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区为宗旨,以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为要求的运新老年大学应运而生,这也成为了省市区老年大学教育体制以外搭建的杭州市第一家由社区主办,第三方专业社会组织承办的老年大学,目前共开设歌咏、葫芦丝、形体舞蹈、二胡、瑜伽、糕点烘焙、时装走秀、摄影、旅游文化等课程。在2019年,运新老年大学进一步扩大招生,生源遍及整个四季青街道。“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年大学为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居家养老品质生活,增强社区居民凝聚力和生命力,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韵和”文化品牌进一步得到提炼和升华。

南肖埠社区文化家园:志愿奉献 暖心的文明港湾

“埠,乃宫商舟船停泊之地,间隔大于堡,故称五里一埠,如在南肖埠前螺蛳埠。”南肖埠自吴越王钱弘佐始建,至今已有1000余年历史。潮起潮落,岁月流转,旧时人聚烟生,桅船林立的场面已成过往云烟,如今已是高楼林立的繁华街区,而其“埠”之靠岸就到家的内涵却传承至今。如今的南肖埠以居民文化需求为主体,坚持“以文为媒,以文化人”,在社区内形成“家庭式、亲情型”的和谐文化氛围,成为了社区居民的文明港湾,打造了一个“善治、乐居、和美”的社区文化家园。

2011年3月,南肖埠社区成立了自己的草根社会组织——南肖埠社区快乐公社。围绕“你快乐,我快乐,我们大家同快乐”的宗旨,快乐公社成立了助人为乐的姐妹帮扶团,老有所乐的社区俏夕阳艺术团,快乐余生的老夫督察队,动手就快乐的巧手制作坊,自得其乐的养生茶艺社,爱在南肖埠的红线工作室,越打越快乐的乐乒俱乐部等24个社团组织,每个社团都设立有自己的章程、活动时间等制度,南肖埠社区的文化团队从此走上正轨。

南肖埠社区为90年代的老旧小区,越来越多的老人特别是独居孤寡老人成为社会治理的难题,老人们最需要的不是同情,也不是物质生活的需求,他们最渴望的是能得到多一点的交流机会,多一点的精神慰藉,尤其是孤寡独居老人,他们十分害怕“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的孤独生活,有感于此,社区骨干朱红珠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姐妹们于2011年成立了姐妹帮扶团。姐妹帮扶团的服务围绕高温送清凉、冬日送温暖、节日送慰问、生病送关怀、日常送服务、生日送快乐这六送展开,通过“集体助个人”“多助一”和“一对一”等结对形式开展活动,只要老人们需要,志愿者们随时就能提供帮助。多年以来,姐妹帮扶团继续坚守一周一上门的敲门行动,无论风雨,服务的老人有所变化,但是志愿者却依然是成立时的那些,姐妹帮扶团团长朱红珠表示,“我们这些姐妹早就商量好了,只要我们还走得动就要一直服务下去,不能辜负这些独居老人的期盼。”姐妹帮扶团的助老服务受到了凯旋街道的重视与支持,为了让更多社区的独居、孤寡、空巢老人享受服务,让更多社区的热心志愿者可以参与到服务中去,凯旋街道成立了凯乐耆助老服务公社。凯乐耆由14个社区的居民骨干组建理事会,在每个社区成立助老服务队,帮助老人解决生活困难,为老人带去快乐和精神呵护,在凯乐耆的统一指导、帮助下,凯旋街道助老服务工作能做到经常化、长效化、全覆盖,有效提高辖区内老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2018年6月,南肖埠社区通过腾、换方式打造面积约1200平方米“凯乐居”生活馆综合体,集“食、住、健、医、学、养、乐”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服务综合体,南肖埠社区快乐公社也正式在民政局注册成立为南肖埠陆号枢纽型社会组织,依靠着强大的硬件基础与完善的社会组织团队,南肖埠社区文化家园建设就此拉开帷幕。南肖埠社区文化家园以居民文化需求为初心,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通过引入绿城颐德开设老年大学,进行居家养老服务;引入诗青年培育“南岸书院”项目,展开青少年活动,开设国学课程,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以省级无障碍社区创评为契机,为特殊群体专项开展系列文化活动。通过专业力量注入,让社区文化家园服务精细化,让居民享受“点单式”服务,让全年龄层人群享受文化熏陶。借助“蕙美江干”平台开展时政宣讲、经典诵读等丰富活动,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打造社区文化家园品牌。周一瑜伽班、周二摄影班、周三舞蹈班、周四歌唱班、周五时装秀班……丰富多彩的专业文化课程让居民可以活到老学到老。南肖埠社区通过文化引领,加强社区治理,发挥居民自治功能;通过文化家园建设,把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从而提高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将社区打造为暖心的文化港湾。

杨家桥社区文化家园:耕读传家 和美的精神家园

位于火车东站以东的杨家桥社区,是一个成立于2013年的新型社区。其实,早在乾隆年间这片土地上就有一座同名的小石桥,那时候的杨家桥畔是城东文人经常聚会的地方,以进士翟灏为代表的一群文人墨客,聚在一起成立了东皋诗社,谈古论今,吟诗写作。“村墟多负郭,户牅恰当山。径绕春桑曲,桥连秋水湾。斜阳渔唱晚,细雨犊耕闲”描写的就是当时杨家桥人精耕细作的生活场景。

一直以来,作为“艮山门外菜篮儿”的种菜大户,杨家桥的人们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而现在,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杨家桥社区作为彭埠街道第一批回迁安置的社区,农村变为城市,农民变为居民,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就有了如今的“耕读传家”。“耕”为劳力,“读”为劳心,以“耕读”为路径,化为了“勤劳奋斗”的杨家桥精神,在城市化道路上不断地学习与进步。

就拿社区免费开设的善德国学班来说,2015年,张杰老师一人带领2名助教给社区15个孩子上课,短短4年时间,国学班早已改变了模样,学生增加到了四个班120人,志愿者老师也增加到了16人。社区借助区“蕙美江干”等平台和各类社会组织、文化团队,一年时间开设各类课程350余次,参与居民9000余人次。从最初的手工活动和健康讲座到如今的居民声乐班、太极拳班、越剧班、排舞班、爵士舞班、少儿武术班、少儿手工创意班、居民走秀班、书法班、国画班等等,建立了属于杨家桥社区自己的文化学堂——青松学堂。家风承载精神、文化凝聚人心,杨家桥社区文化家园让老百姓体验到了文化带来的魅力。

(杭州日报通讯员 熊侃 卢建新)

来源: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王洁
 
动态信息 更多 >
· 幸福村里的“幸福经”
· 市领导接待群众来访
· 城市大脑“双月攻坚”成果发布暨下半年工作推进部署会举行
· “亲清在线”平台全功能揭开真容
· 杭州蓄力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
· 下城区助力贫困山区女性自强奋进
· 杭州市代表团赴恩施州落实扶贫协作工作
· “大下姜” 生长记
· 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
· “闭关”七年,杭州南站澎湃归来
西湖大学云谷校区明年竣工
爱你久久共迎百年
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举行 ...
版权所有 2006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CopyRight © www.hzxcw.gov.cn  建议浏览分辨率1024×768 IE 6.0以上
联系电话:0571-85251618  E-mail: xcbxm@hangzhouit.gov.cn

浙ICP备07500146号-5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0654号